论坛交流分享七宁波智慧物流科技祁红雷
祁红雷:物流人应该分成两个,传统物流人和互联网物流人,我刚才在底下思考了一下,我不知道应该怎么界定自己,我自己大学学的是计算机,毕业以后做过编程,后来就转行去做了物流。刚入行的时候我印象比较深,一个物流老前辈告诉我很不理解为什么要转行,他说做物流的都是上辈子做了恶事这辈子来还债的,当时不太理解,一头扎入到物流行业,开始做牛奶,牛奶做下来觉得挺辛苦的,永远没有休息的时候,后来又到雀巢送冰棒,发现冰棒也挺辛苦,季节性非常明显,后来又到星巴克做了咖啡。自己总的体会,从运营的角度,我觉得物流确实是很苦的行业,当然后来有一个机会,IBM在宁波,和宁波政府搞了一个高大上的智慧物流,我想终于可以有机会脱离苦海,跟IBM高大上的技术人员靠拢一下。大概一年多以来我回过头去看,依然在苦海中挣扎的一些兄弟姐妹们现在有很多好的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还有今年提到的一些互联网家这些先进的理念,对于我们这些物流人到底有什么样的帮助?刚去的时候其实自己对这些新鲜的名词也挺陌生的,但是一年多了有一些思考,如果我们把物流分成甲乙两方,对甲方或者货主的企业,在今天对财务讲要降低成本,如何利用以互联网为主的技术,去做管理上或者基于供应链上的创新。同时你今天是乙方的物流企业,本人做运营的时候主要是做冷链,对B2C不太了解。我们走访了很多冷链物流公司,访谈下来大部分的冷链物流公司都怀揣着一个巨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要在目前万众创新的时代搭建一个能够涵盖整个中国的冷链物流网络,当然身边也有很多搞资本的,拎着钱箱子到处找项目,经常会接到一些公司的电话让给他推荐有没有好的物流公司值得去投资,而且出手都极为大方,至少是几百万美金,动辄可能是几千万、上亿。
我在想这些技术对我们来讲,尤其对很多传统物流人来讲还是比较遥远,尽管我自己曾经也是学IT的,我们跟物流人的一些接触,对IT技术的认识,我们大概看了一下,大家从表象来讲经常有两个趋势,第一个就是物流人对IT技术过于神奇,觉得这个东西挺神秘的,神秘带来的结果就是只要上了这个系统,只要跟IT挂上钩,可以解决所有运营的问题。其实我们今天在地面上跑的这些物流人都知道,技术、系统、软件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反过来讲真正在应用的层面我们看到一个趋势是发自内心或者骨子里对IT技术的一个不屑或者我们叫不信任,不信任的本质是什么?其实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数据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或者我们每天都在生产一些数据,但是很少有企业从数据中受益,对数据的价值有没有很好的驾驭方式。我不免俗,在提出互联网+的时候赶快去学习,尽管IBM有很多这方面的文章,但我还是看了看,现行的一些技术IBM马上发了一个研究报告,我看了好多遍,我自己还是觉得有点深奥,我当时没看明白,讲了一大堆的互联网理念和思想跟做物流有什么关系,我没看清楚。我们内部一直在讨论,我也请教了很多物流的资深人士还有IBM的专家,从这上边我们可以这样去解读.
第一个就是我们如何看待传统的信息化,过去这么多年七十信息化已经非常普及,我们很多企业把信息化过多地等同于买很多设备,买一套高大上的软件,但是这些数据或者这些系统只是从产业链的角度被你一个公司在使用,或者今天用互联网的信息去讲,这些信息是固定的信息,它是死的数据,它不是活跃的数据。互联网+更多是理念,理念就是传统企业要去转型,要把你原来死的一些数据在线化。为什么要在线化?今天我们都知道了,如果你有不懂的知识你可以上百度,百度可以给你很多参考,不一定叫答案,至少给你很多参考,背后数据已经在进化。如果数据没有放到一个互联网的平台上,都封闭在企业或者封闭在服务器上,这种数据的价值是很难被挖掘的。我想讲传统信息化带来的一些问题。
第二,过去我们做信息的数据交换企业之间还是成本挺高的,举个例子,我原来一直在做甲方,最明显的就是我们这些物流公司为了服务好甲方,几乎天天要派一个调度到甲方去取单,其实我一直觉得这个工作的价值是极小的,当然在光明的时候业务比较大,甚至派人常驻,这就是极高的成本,但它本质上承担的是当你从一个产业链或者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讲,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其实是非常传统的,比较多的是靠单据,靠一些邮件。今天互联网就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成本极为低廉的信息处理和交换工具,我们如何依托互联网整个供应链的上下游和协作主体之间实现快速的低成本的高效的信息交互。
这是我们今天要去考虑的问题。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呢?我们的目标,我们现在走访了很多第三方的物流企业,包括一些货主企业,我们重点提到的其实是数据的价值。刚才易流的黄总提到了,积累了40万台车子的数据,其实基于这些数据,你就可以做一些这种分析,做一些判断,给企业的决策、行业的决策、供应链的决策提供一些依据。如果我们要从供应链或者要从冷链的角度理解互联网+,刚开始看其实晦涩难懂,这些概念都特别好,离我很遥远。我想我自己做冷链,大概去看一下冷链的特点。在今天电子商务其实已经非常普及了,在座的各位应该都或多或少地从电子商务去购买产品,今天我们看生鲜电商一直炒得很火,我刚加入光明的时候曾经有过类似于生鲜水果刚刚起步的阶段,但到今年我看发展得并不是很好。为什么?其实就是一个物流,今天你再去谈生鲜电商的前提是什么,首先要解决物流的问题,这跟普货就不一样了。今天电子商务互联网,只要有人的地方,只要有互联网,下个订单一定有生意,有生意货物基本能给你送到,在全球都是这样。反过来讲从冷链这些行业,做食品冷链的行业,当然我们要去考虑进入一个新的市场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物流,货能不能送到,只有货能送到的情况才考虑要去开拓新的市场,就像在星巴克一样,它原来就是沿海的三个经济带,现在要做纵深了,要到中西部去,我们首先要去看的就是物流能不能送到。我们当时比较明显的是在郑州开了两家店,最后我们算了一下,尽管这两家店的生意特别好,每天都是排队,但是它的营业额基本上不够我的物流费,这就是冷链的特性。冷链本质上来讲是由物流驱动贸易,物流网络铺到哪里生意才能做到到哪里。
阿里研究院发布了互联网+的研究报告,我自己过完年一直在看,结合IBM一年多的学习,怎么去理解这件事。首先从货主的角度看,过去我做甲方比较多,尽管甲方物流人员在物流公司面前地位好像挺高的,其实在甲方企业内部地位并不高,今天做货主物流管理人员应该比较多,一方面我们要为业务部门、销售、门店运营服务好,服务要求是比较高的,而且变动是比较大的,他最期望是只要有需求你随时能送货,成本跟销售是没关系的,他永远不关心。但另外一方面每个月财务都会找你算账,物流有没有超过预算,同期甚至做环比有没有异常。所以我一直觉得做物流在内部的地位也比较低。在今天来讲我们如果去降低物流成本,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甚至二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在冷链,刚开始接触冷链的时候外包,尤其做城配还不是很多,在光明大概在十几年前也做了一个第三方物流公司,本人有幸从零开始参与了这家公司,那个时候去谈一些物流的生意,很多人不理解冷链的物流城市陪送也能外包吗?今天已经非常普及了,但是通过招投标你能够把价格降低。但是今天如果你要降低物流成本,还是单纯地靠压榨,讲一个难听的词,靠压榨物流公司的费用其实已经很难,这个压榨的空间是非常小的,因为它也有成本,它也有自己利润的诉求,那么怎么办?我当时在刚进入星巴克的时候,我看了一下这个职位,全国物流网络的规划经理,我不太清楚,这个职位是干什么的,老板就告诉我,通俗地进你就是内部的类似于咨询顾问的角色,既要提升服务,支撑星巴克门店快速的扩张,第二你还要成本,成本下降,我们的目标希望每年能不能下降5%,我一听吓一跳,每年不涨5到10就已经好了,凭什么降。从星巴克学到的东西,如何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通过供应链资源的重新配置去降低你的成本。比较多的现在做的,当然我自己也曾经参与过其实就是网络规划,如果做过网络规划的企业都知道,仓库的选址、配送半径当然包括规划,如何优化你的资源,这个节省的成本要远远高于你靠单纯压榨你的运费来的快得多。当然我们要去做这些,如果做过网络规划的都知道,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大概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要搜集数据,Tracy原来接触网络规划稍微多一点。第一个阶段是比较难的,要搜集数据,你自己ERP的数据、上游的数据、下游的数据,这个工作非常重要,但这个工作的难度也非常大。第二个阶段到第三个阶段其实都比较容易,有一些算法能达到集成线,给你照照镜子,你的成本如何,在行业有没有竞争的优势。第三个阶段就是要做一些场景的模拟,我要再增加一家门店或者要开一些新的仓库,服务水平会不会有变化。核心是我们讲到的数据,如果你今天没有数据,不要去谈供应链优化,更不要谈你所谓的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去做需求的预算。今天我觉得我们有云计算,简单地说我刚去的时候请教了IBM的一些专家,我说什么叫云计算,尽管我曾经学过IT,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说还是挺高大上的,版本不一,每个人讲的都不一样,最高深莫测的一个哥们跟我讲云计算就是过来解放你的,给我讲了大概一个小时,云里雾里。从供应链或者冷链物流的角度怎么理解云计算,我把它理解为你可以认为云计算,我们就是开餐馆的,今天你想来吃顿饭,你只需要为这顿饭买单,不需要为招厨师和饭馆装修买单。在这个过程中提的比较多的跟云计算相关的就是数据的安全性,几乎每家公司都会遇到,这个安全性怎么办,这些数据要非常保密。我们去年走访的时候也遇到浙江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我觉得是一个极端的典型,他觉得他的数据很重要,把他的服务器锁掉他的别墅里边,专门开辟了一个房间,这样比较安全,当然这几年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本质上是今天我们对数据安全性,所谓的安全是相对的,你说你去餐馆吃饭可能发生食物中毒,你当然可以选择在家里做,但是家里做你的食材也是从社会买的,所以安全永远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概念。
今天我们利用互联网,利用云计算,如果我们能够搭建一个能够链接供应链上下游协作主体之间的平台,能够去改善你的协作的效率,这个我们可能有机会去做一些成本的节省。当然我们搭这个平台,稍微晚一点我们会介绍这样一个案例,平台在很多人眼里边看起来其实是很简单的,不就几个环嘛,跟上游之间就是采供的协同,跟下游是销售的协同,跟承运商之间就是发发单子,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你一旦有了这些数据,就像今天易流做得非常棒,当有了这些数据的时候你才有可能结合你的义务去做分析,但你没有这些数据的时候其实你就没有任何的机会。
再来看第三方物流,我接触冷链物流比较多,我十几年前做的时候物流公司的规模挺小的,最近我重新去看了看,发现这个规模依然很小,一个亿左右的公司特别多,这种公司生活起来现在都很痛苦,长不大,但是也死不掉,利润也是可以的,我不太清楚普货,普遍遇到这种瓶颈。我们跟他探讨,你的企业要从一个亿增长到三个亿、五个亿,你最缺什么?有的人说我可能是缺资金,有的是缺技术,有的是缺团队,我觉得这些都是。大概在一星期跟第三方物流的总经理,他们现在做四千万,他告诉我现在有两个发展的平静,一个是资金第二个是人才,我说只要企业不倒闭这两个问题是永远面对的,本质上来讲我觉得是要跳出来,最近一年多一直在研究美国的优布(音),这家公司年成立,20亿美金,去年估值亿美金,发展非常快,这个公司值得我们好好去研究一下。优布从整个业务的角度,实现三个方面价值的重构,第一方面是用户体验,刚才黄老师也讲到了,我们现在强调比较多的是用户体验,今天你要打车只需要在app上提出你的要求,车子会来到你的面前,估计很多人会不适应,今天你不装滴滴打车你可能就不会打到车,对行为的改变。第二方面优布激活了很多存量的分散的社会资源,现在中国不太多,美国有非常多,你在上班的时候悠闲,尤其是企业的公司,在中国我觉得冷链,过去我一直觉得冷链是一个稀缺资源,今天我看不是,先不说冷库现在像雨后春笋一样到处在造,冷车也非常多,你只要到一个市场说你手上有订单,一号召马上拉过来很多车型,如何通过一些技术的手段把已经存在的社会资源给它激活,整合起来。第三,个体和一个品牌价值的链接。今天如果用滴滴打车的人会知道,你在意的是滴滴的品牌,可能不会在意每个驾驶员。
过去我在光明的时候,刚开始做第三方物流,从零开始大概花了三年的时间做到了4千万,但是依然很小,相对于我付给承运商的钱还不到1/2,发展非常缓慢。那个时候我在想到底是什么限制了我们的发展,是钱吗,其实光明不差钱,当时双汇物流业在刚刚拓展,而且要上市,还是人,还是其他的。我当时以为是一个机制,后来看了行业里面有些民营的企业一轮一轮的融资其实不存在资金的问题,也不存在机制的问题,但今天没有一家冷链公司的生意额超过10个亿,应该都在10个亿以内,规模依然很小。今天我们想去看的话,到底是不是模式有问题,我觉得互联网+的一些东西或者大的先进技术、高大上的技术,我们更多是从思维方式,刚才讲到经营企业的话,你的模式是不是会有一些变化。
重新来看供应链的话,第一个就是会发现过去靠信息不对称来做生意的企业机会越来越小,这就是现在大量的经销商生活压力会很大。第二,今天你在物流和供应链上出现的很多问题,大多数是由协作不佳造成的,不一定是你本公司需要去解决的,需要从供应链协同去解决这件事。第三,我们看到今天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个人都离不开物流,你没有办法置身事外,所以我们大家都需要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qky.com/wadwh/11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