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回顾呵护眼睛,从小做起儿童视

课堂讲师专家介绍孩子视力多少算正常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儿童视力正常发育过程。

宝宝出生时,眼球很小。从出生到3岁期间,眼球长度快速增长,从出生时的平均16mm,增长到平均20.5mm左右;3岁到18岁期间,眼球长度缓慢增长,平均从20.5mm增长到23.5mm。

随着眼球长度的增长,眼球的屈光状态也在发生改变。出生时是高度远视眼,随着年龄增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3岁时,屈光度平均为+3.0D;4岁时,平均+2.0D;5岁时,平均+1.5D;8~14岁时,达到正视状态。

相应的,儿童最佳矫正视力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3周岁:0.5~0.6;4周岁:0.6~0.8;5周岁0.8~1.0;6周岁1.0以上。

有些儿童视力发育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平均水平,但屈光状态仍在正常范围内,也没有其它眼部疾病,这种情况暂时不需要任何治疗,密切随访观察。

所以,家长一旦发觉孩子视力有问题,一定要带孩子做详细的眼科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依据孩子的年龄来评估,是不是达到了正常视力水平。

儿童常见屈光问题

儿童常见屈光问题包括:近视、远视、散光、斜视、弱视等。

1近视

近视:

当眼球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球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近视眼的表现有:看远处视力差,看近处视力好,近视早期常有远距离视力波动,注视远处物体时眯眼。集合功能相应减弱,由于看近时不用或少用调节,所以容易引起外隐斜或外斜视。

高度近视眼:

除远视力差以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并可有不同程度的眼底病变,如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形成新生血管膜。在年轻时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

与正常人相比,发生视网膜脱离、裂孔、黄斑出血和新生血管的危险性要大得多。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伴有这些临床表现者,称为病理性近视,无明显上述病变者,称为单纯性近视。

要注意:如果孩子的近视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发生近视的年龄早;

2.近视度数发展快;

3.近视度数高;

4.眼球长度明显增大;

5.父母有高度近视等,

除了经常注意视力变化以外,还要重视眼部早期出现的任何其它异常现象,如闪光感、飞蚊症、视力突发性下降、眼部酸胀、疼痛等,要警惕视网膜脱离、眼底出血、青光眼等疾病的发生,一旦出现以上症状,要立即就诊。

2远视

远视:

当眼球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球,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称为远视。

当远视度数较低时,眼球本身可以利用其调节能力,仍然能够看得清楚,但是由于频繁并且过度使用调节,远视者视疲劳症状比较明显。高度的远视者,视远不清、视近更不清。

3散光

散光:

在调节静止的情况下,平行光线入眼后不能形成单一焦点,而是形成焦线。

4弱视

弱视:

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为弱视;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

切记:年龄在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O.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

①诊断儿童弱视时,一定要首先进行系统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改变;同时,应发现导致弱视的相关因素,不能仅凭视力1个指标即诊断弱视;

②根据儿童视力发育规律,对于3~7岁儿童,诊断弱视时不宜以视力低于O.9作为依据,而应参考相应年龄的视力正常值下限。

对于弱视,我们反复强调要早发现早治疗,不要错过弱视矫正的黄金期。

5斜视预防近视,从小做起

A.孩子看书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还要保持良好的坐姿,一次连续用眼时间不能太久,要有良好的照明设施。

B.尽可能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如电脑、电视、手机、ipad、游戏机等的时间。

C.多做户外运动,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6岁儿童每日多进行40min户外运动,近视发病率会降低9.1%,户外运动是抑制近视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性保护因素,其可能的机制是长时间暴露于动态高强度的自然光下。

D.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挑食、不偏食。

儿童验光要散瞳

这是因为儿童眼睛的调节力较强,验光时如果不散瞳,将不能去除睫状肌的调节作用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不散瞳验光:

1.患有近视的儿童,往往导致验光度数比实际该戴的镜片度数高;

2.患有远视的儿童,导致验光度数比实际远视度数低;

3.轻度远视的儿童,可以误诊为近视。

而佩戴度数不合适的眼镜会对儿童眼睛造成损害。

散瞳后注意事项:正确使用散瞳药物对眼睛和身体没有伤害。

1.儿童散瞳后会出现怕光的现象,户外活动应戴遮阳帽或太阳镜。

2.散瞳后会出现视物模糊,特别是读书写字等近距离工作模糊不清。

3.药物的作用是暂时的,这些症状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自然会消失。

4.快速散瞳药物复方托品酰胺的作用时间为4-6小时,慢速散瞳药物1﹪阿托品5.眼膏的作用时间为20天左右,请提前安排好学习和工作计划。

近视了要戴眼镜吗

一旦从眼科医生那里得知孩子近视了,爸爸妈妈就会非常焦急,第一反应就是,接下来该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到以下这些方面,以便尽可能地控制和延缓孩子近视度数的进展:

1.多久复查一次?

孩子的眼球各部分结构还处于发育状态中,所以每隔3个月到半年,就应该带孩子到眼科门诊复查一次,由眼科医生给予详细的检查、散瞳验光,建立针对每个孩子的个体化屈光发育档案,更好地监控孩子近视的进展。

2.眼镜要不要戴?

很多爸爸妈妈不愿意让孩子戴眼镜,担心孩子会因为戴眼镜而使近视加深。其实,发现孩子近视后,应该及时矫正视力,保持清晰视觉,防止眼睛的调节功能和集合功能失衡,减轻视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3.除了框架眼镜,矫正近视还有哪些方法?

除了框架眼镜,可以在眼科医生指导和密切随访的情况下,选择配戴角膜塑形镜。还可以选用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等孩子成年了,近视度数稳定了,还可以考虑接受屈光手术。

4.针灸、治疗仪有效吗?

目前市场上有名目繁多的近视治疗手段的广告宣传,如按摩、针灸、物理治疗仪器等,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得到过权威部门的认可,爸爸妈妈要慎重选择。

问:什么是角膜塑形镜?

答: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硬性的隐形眼镜,通常在晚上配戴,第二天早晨摘下。利用镜片对眼睛表面的物理性塑形作用,使眼睛的近视程度降低,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但这种矫正近视的作用是暂时的,若要维持良好的日间视力,需要长期夜间配戴。

问:为什么角膜塑形镜可以延缓近视进展?

答:眼底上的模糊影像可以导致近视进展。当配戴普通眼镜矫正近视眼时,因为镜片本身存在的光学像差,导致外界物体的中央部分在眼底上聚焦,而周边部分则偏离眼底,形成模糊影像,导致近视度数的进展。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可以避免普通眼镜带来的光学像差,减轻了眼底周边上的模糊影像,从而延缓近视的进展。

问: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原理是什么?

答:普通的隐形眼镜是软性的,形状近似于角膜表面的形状,所以没有使角膜变平坦的作用。而角膜塑形镜通过特殊设计,向角膜光学区施加压力,改变角膜形状,使角膜变平坦。当角膜变平后,眼球的聚焦能力下降,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作用。

祝愿每一位小朋友都能,拥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

果冻布丁∣一个爱美的







































中国宁夏中卫地理标志产品之2中宁枸
美食天地苦菊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qky.com/wacs/21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