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眼睛需要注意什么,眼病患者该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凶猛,时刻牵动大家的心。多家媒体报道了该病毒会通过结膜传播,令大家更是疑惑重重,有可能通过结膜传播吗?是不是多看几眼就会被感染?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今天采访到眼科医院杨海军院长,让杨海军院长为大家解开新型冠状病毒对眼睛问题的疑惑,让大家懂得更多它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以便做好更好的防护。

提问者

新冠病毒是否能通过结膜传播?

杨海军院长

很有可能。世界卫生组织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发布的指南强调了应重视手卫生、个人防护以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造成感染的可能。

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①空气传播:说话、打喷嚏或咳嗽产生的飞沫直接吸入;②直接接触传播:包括握手,患者的飞沫或体液直接溅入正常人眼中(结膜囊內);③间接接触传播:如果怡逢病人的飞沫或体液在物体的表面,其他人用手接触后摸嘴、鼻子或揉眼睛后也可以感染。

提问者

外面的空气中究竟有没有病毒,需不需要特殊的眼镜防护呢?

杨海军院长

多数冠状病毒喜欢低温繁殖,在空气中存活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温度超过20°时离开宿主载体大概能存活十分钟左右。

新型冠状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尚不明确,但估计与多数冠状病毒类似。也就是说,理论上一个病人路过,咳嗽飞沫中的病毒可以附在空气中的悬浮微粒上存活半小时以上,在这期间有人经过有落入结膜导致发病的风险。

但实际上这种风险是极低的,因为空气的流动,导致病毒被稀释,病毒的量较难达到致病的程度。

但是当处在密闭空间如室内的时候那还是有感染可能的。因此平常出门进行户外运动或活动,人群密度低、通风情况良好不必过度紧张,没有必要配戴护目镜。

提问者

是不是多看几眼就会被感染?

杨海军院长

不会。

只有上述的接触和飞沫才能传染。普通的对视没有任何危险,但是特殊时期,建议少聚会,聊天或交谈时都应保持1.2米及以上的距离。

提问者

病毒性结膜炎如何自我诊断呢?

杨海军院长

结膜炎的种类很多,如病毒性、细菌性、过敏性等。病毒性结膜炎除了眼红、流泪、异物感、水样分泌物等局部症状外,还可能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咽痛、发热、呼吸道症状、感冒症状、结膜下出血等。

病毒性结膜炎最常见的是腺病毒,其他病毒较少见,尤其是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性结膜炎的诊断只是推断,目前没有确切证据会出现相应症状,也未出现相关参考文献,还需要临床进一步观察。

提问者

特殊时期,眼健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杨海军院长

从眼科角度给大家几点建议:

1、少去人流密集的场所,必须去时请佩戴眼镜甚至护目镜。

2、一定要避免手揉眼睛的习惯,如眼部不适及眼痒,可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或滴用眼药水。

3、勤洗手、勤洗手、勤洗手,重要的事情说多少遍都不嫌多!皮肤如有破损建议外出时戴上手套。

4、特殊时期尽量减少佩戴隐形眼镜,尽量减少眼妆。

5、疫情当前,要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用眼疲劳、避免熬夜。

提问者

医院应该要少去,但是哪些情医院看的呢?

杨海军院长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一般建议:不伴有明显症状的眼红,老年人逐渐发展的视力下降、青少年的屈光不正、非固定性眼前黑影等一般情况,医院诊治。

但除外以下特殊情况:

1、中重度眼外伤:如化学烧伤、热烧伤、眼球破裂伤。

2、眼红痛伴视力明显下降:这种情况可能是角膜炎,青光眼、虹膜炎等眼内炎症。

3、无痛性视力剧降:如突然出现无明显原因的视力骤降、固定的眼前黑影且逐渐扩大等。这些紧医院来就诊,不及时就医将可能造成失明。

专家介绍

杨海军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医院院长

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分会全国委员、中国中西医集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玻璃体视网膜、神经眼科与葡萄膜病学组委员。江西省药物临床试验与研究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医院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教育部学位中心研究生论文评审专家、眼科医生星火计划光明基金项目获得者、住院医师规培评估专家、江西省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专家及《国际眼科杂志》的审稿专家。主持参与高级及省级课题12项,负责参与多个国际或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的研究。荣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及荣获亚洲防盲基金会颁发的中国复明扶贫流动手术车先进个人奖。

专业特长:擅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白内障、眼外伤、青光眼及泪道病的诊治,特别擅长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严重眼外伤等眼底疾病的诊治。

眼科问题咨询、预约、挂号

请拨打电话“-”

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qky.com/wacs/84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