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方剂歌诀总结版
黄帝内经经典语录背诵版
黄帝内经句经典原文集锦
中医诊断及用药歌诀
沈氏妇科十二法共享版
妇科用药精髓条珍藏版
民间验方秘方集
中医针灸学穴位歌诀背诵版
中医入门七言诀
中医入门必背知识点
中医眼科复习重点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绪论
1.《龙树眼论》目前公认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
2.《隋书.经籍志》载有《陶氏疗目方》和甘浚之的《疗耳目方》,是我国最早的眼科方书。
3.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有关夜盲的最早描述。
4.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有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的方法,首次提到赤白膜的割除术。
5.唐代王焘编纂《外台秘要》中最早载金针拔白内障的方法,并论述眼有功能的必备条件:①黑白分明,肝管无滞;②外托三光;③内因神识。
6.唐朝已能配制义眼。
7.北宋年间眼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太平圣惠方》强调“五轮应于五脏”,现存医籍中最早记录五轮学说。
8.宋代已经开始使用眼镜。
9.明初倪维德所著《原机启微》,药物与手术并用,内外同施;明末傅仁宇所著《审视瑶函》,中医眼科必读之书;明代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首次提出瞳神含有神水、神膏;清代黄庭镜所著《目经大成》,总结出著名的针拨八法;清代顾锡所著《银海指南》,眼与全身病的代表作。
解剖
1.眼的解剖及生理:眼包括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三部分。
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眼球内容物连同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是光线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房水的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眼内压。玻璃体是眼的重要屈光介质之一,对视网膜和眼球壁起着支撑的作用。
眼附属器包括眼眶、眼睑、结膜(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泪器(泪腺、泪道(泪小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眼外肌五部分。
眼球壁分三层:外层为纤维膜(角膜、巩膜),中层为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层为视网膜。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至内分为五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中层的葡萄膜具有供给眼球营养、遮光和暗室的作用,葡萄膜的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色素,有遮光作用。
视路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
2.房水循环途径:产生的房水首先进入后房,经过瞳孔到前房,从前房角小梁进入输淋氏管,通过房水静脉,最后流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到血液循环。
眼与脏腑、经络关系
1.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灵枢。大惑论》(为五轮学说奠定了基础)
2.眼与肝的生理关系:①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②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色视物。③肝主藏血,肝受血而目能视。④肝主泪液,润泽目珠。
3.眼与心的生理关系:①心主血液,血养目珠。②心合血脉,诸脉属目。③心舍神明,目为心使。
4.眼与脾的生理关系:①脾主运化,输精于目。②脾升清阳,通至目窍。③脾气统血,循行目络。
5.眼与肺的生理关系:①肺为气本,气和目明。②肺主宣降,眼络通畅。
6.眼与肾的生理关系:①肾主藏精,精充目明。②肾生脑髓,目系属脑。③肾主津液,润养目珠。④.肾寓阴阳,涵养瞳神。
7.五轮学说:根据眼与脏腑密切相关的理论,将眼局部由外至内分为眼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五部分,分属于五脏,分别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借以说明眼的解剖、生理、病理及其与脏腑的关系,并用于指导临床辨证的一种学说。
8.起止、交接及循行于眼内眦的经脉:①足太阳膀胱经起于此,②手太阳小肠经(支脉)止于此,③足阳明胃经经过此,④手阳明大肠经与③相接而间接有关。
9.起止、交接及循行于眼外眦的经脉:①足少阳胆经起于此,②手少阳三焦经(支脉)止于此,③手太阳小肠经(支脉)经过此。
10.与目系有联系的经脉:①足厥阴肝经,②手少阴心经,③足太阳膀胱经。
病因病机
1.病因所致眼部症状
①风淫:目痒,目涩,羞明,流泪,上胞下垂,胞轮振跳,目劄,黑睛生翳,目偏视,口眼歪斜等症。
②火邪:眼干,肿痛难忍,红赤掀痛,灼热刺痒,碜涩羞明,眵多黄稠,热泪频流,生疮溃脓,血脉怒张甚则紫赤、出血,黄液上冲,血灌瞳神等症。
③寒邪:头目疼痛,目昏冷泪,胞睑紫暗硬胀,紧涩不舒,血脉紫滞或淡红。
④暑邪:目赤视昏,眵泪,肿胀。
⑤湿邪:胞睑湿烂,眵泪胶黏,白睛黄浊,黑睛生翳、灰白混浊,眼部组织水肿,渗出等。
⑥燥邪:皮肤干燥,白睛红赤失泽,干涩不适,眼眵干结等。
⑦疠气:与风火所致症状相似,来势急猛。
眼科诊法
1.问诊眼部症状内容:
①视觉,②眼痛,③眼痒,④目涩,⑤羞明,⑥眼眵,⑦眼泪,⑧目妄见
2.检查顺序:原则:对光(前后,健患,外内)
4.丁道尔现象:在虹膜睫状体炎时,有蛋白质和炎性细胞渗入前房,房水浑浊,用直接焦点照射法可见前房出现一条灰白色光带,即丁道尔现象。
针眼(麦粒肿):指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的眼病。又称为麦粒肿。青少年多见内麦粒肿:睑板腺,外麦粒肿:睫毛囊及附属腺体风热外袭.过食辛辣,脾胃积热.脾胃虚弱,余邪未清.
表现:若病变靠近外眦部,则疼痛明显,可见患侧白睛红赤,甚至白睛红赤肿胀嵌于睑裂,同侧耳前可扪及肿核。
治疗:未成脓者内外兼治,促其消散;已成脓者切开排脓。
①风热客睑证——疏风清热,消肿散结——银翘散加减
②热毒壅盛(脾胃积热)证——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仙方活命饮加减
③脾虚夹实证——健脾益气,扶正祛邪——四君子汤加减
外治法:(1)滴眼药水:0.5%熊胆眼药水。(2)涂眼药膏:晚上睡前可涂抗生素眼膏。(3)湿热敷(4)未成脓者,内外兼治,促其消散;已成脓者,切开排脓。外麦粒肿在眼睑皮肤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平行,放置引流条,每日换药至愈;内麦粒肿则在睑结膜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垂直。切忌挤压排脓,否则脓毒扩散,出现危重症!!
胞生痰核——胞睑内生硬核,逐渐长大,触之不痛,皮色如常的眼病。
睑弦赤烂(睑缘炎):以睑弦红赤,溃烂,刺痒为临床特征的眼病。临床上将其分为鳞屑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和眦部睑缘炎三种。风盛则痒、湿胜则烂、热盛则赤
睑弦、两眦刺痒疼痛、烧灼感。睑弦、眦部充血、鳞屑、溃疡
椒疮:(沙眼):指胞睑内面颗粒累累,色红而坚,状若花椒的眼病。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结膜充血、乳头增生、滤泡角膜血管翳、上穹隆部或睑结膜瘢痕
并发症:①睑弦内翻及倒睫拳毛②赤膜下垂③黑睛星翳④睥肉黏轮⑤流泪症与漏睛⑥眼珠干燥⑦上胞下垂
临床表现:角膜血管翳及睑结膜瘢痕为沙眼特有体征起病缓,多双眼,轻重可不一。潜伏期5~14d。幼儿隐匿,自行缓解,无后遗症;成人急性或亚急性过程,早期即出现并发症。急性期:畏光、流泪、粘液或粘液脓性分泌物;眼睑红肿、结膜充血、乳头增生、滤泡、弥漫性角膜上皮炎、耳前淋巴结肿大等活动性病变。乳头增生及滤泡形成
沙眼的诊断依据:
上睑结膜及上穹窿部有滤泡、乳头增生与血管模糊。裂隙灯下可检查到角膜血管翳。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出现条状或网状瘢痕。结膜刮片可检测出沙眼衣原体。凡在上述第一项的基础上,兼有其他三项中任何一项者,可诊断为沙眼。
漏睛:以内眦部常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泌出为特征的眼病。泪囊摘除术,泪囊鼻腔吻合术。
又名脓漏、漏睛脓出外障、热积必溃等
相当于西医学慢性泪囊炎
临床表现:流泪,可为唯一症状;黏液或脓液泌出;患眼隐涩不舒;内眦部结膜充血;皮肤如常、湿疹;冲洗、挤压泪囊区,粘液或脓性分泌物返流;分泌物贮留,泪囊扩张可形成泪囊粘液囊肿
诊断依据1.流泪、内眦常见粘液或脓液积聚2.挤压泪囊区,可见粘液或脓液返流3.冲洗泪道,不通,并有分泌物返流
鉴别诊断:流泪症和泪溢均有流泪症状,且冲洗泪道均可能不通畅,如何鉴别??
——挤压泪囊或冲洗泪道无分泌物返流为泪溢
漏睛疮:指内眦睛明穴下方突发红肿疼痛,继之溃破出脓的眼病
可由漏睛演变而来,亦可突然发病
相当于急性泪囊炎
风赤疮痍:是指胞睑皮肤红赤如朱、灼热疼痛,起水疱或者脓疱,甚至溃烂的眼病
上胞下垂:上胞呈部分或全部下垂的反常状态。
向前方注视,上胞缘遮盖角膜超过2mm.轻则影响外观,重则遮盖瞳孔影响视力,幼儿致弱视
暴风客热“红眼病”:是指外感风热,猝然发病,以白睛红赤、眵多黏稠、痒痛交作为主要特征的眼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属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暴风客热多双眼、突然发病,好发于春夏秋季骤感风热邪毒,上犯白睛
症状:1.潜伏期短,1~3天2.发病急,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3.碜涩痒痛、灼热流泪、痒痛并作4.全身症状少见
体征:1.胞睑红肿2.白睛红赤、水肿3.分泌物多,呈脓性
4.脓漏眼(淋菌性结膜炎):是指以发病急剧,胞睑及白睛高度红赤壅肿,眵多如脓,易引起黑睛生翳溃损为主要特征的眼病。属于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2.天行赤眼:是指外感疫疠之气,白睛暴发红赤、点片溢血,常累及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的眼病。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属病毒性结膜炎。
症状:1.潜伏期短,24h内;自限性2.目痛羞明、碜涩灼热、泪多眵稀3.传染性强
体征:1.胞睑红肿,白睛红赤2.睑内粟粒丛生3.白睛溢血呈点片状或弥漫状,黑睛星翳4.分泌物呈水样
5.耳前或颌下可扪及肿核
3.天行赤眼暴翳:是指因感受疫疠之气,急发白睛红赤,继之黑睛生翳的眼病。似流行性角结膜炎。其余特点同天行赤眼。
金疳:白睛表层生玉粒样小泡,周围绕以赤脉
火疳:指邪毒上攻白睛,无从宣泄,致白睛里层呈紫红色改变,多伴有局限性结节样隆起,且疼痛拒按的眼病
胬肉攀睛——眼眦部长赤膜如肉,其状如昆虫之翼,横贯白睛,攀至黑睛,甚至遮盖瞳神的眼病
第十一章黑睛疾病
病理过程
浸润:初期、局限性灰白色浸润溃疡:变性、坏死、组织脱落、穿孔瘢痕:云翳、斑翳、白斑
聚星障:指黑睛骤生多个细小星翳,其形或联缀,或团聚,伴有沙涩疼痛、羞明流泪的眼病。
多感冒后发病常单眼发病
症状:畏光、流泪、刺痛;视力下降
体征:黑睛生翳:星点状→树枝状→地图状抱轮红赤(睫状充血);黑睛知觉减退生翳如盘状,表面光滑,荧光素染色阴性可累及瞳神;遗留瘢痕
花翳白陷:是指黑睛生翳,四周高起,中间低陷,状如花瓣的眼病。
常单眼发病
类似于蚕蚀性角膜溃疡和细菌性角膜溃疡
自觉症状:碜涩疼痛,畏光流泪,眼睑难睁,视力下降。
眼部检查: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生翳溃陷,环形发展,边缘高起,中间低陷,状似花瓣。或自黑睛边缘,如蚕蚀之状,形如新月,渐侵中央。溃陷加深,黑睛溃破,引起其它恶候
诊断
患眼疼痛剧烈,羞明流泪,视物模糊。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生翳,四周高起,中间低陷;或如蚕蚀之状,形如新月。荧光素染色检查阳性。病变部位刮片作病原体培养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辨证论治
肺肝风热疏风清热加味修肝散
热炽腑实通腑泻热泻肝散
阳虚寒凝温阳散寒通脉当归四逆汤
外治清热解毒滴眼液阐释性角膜溃疡:糖皮质激素、胶原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
散瞳药
湿翳:指黑睛生翳,其表面微隆起,状如腐渣样,外观干燥而粗糙的眼病
多见南方温热潮湿地区夏秋收割季节常见类似于真菌性角膜炎病程长,发展慢
碜涩不舒,畏光流泪自觉症状与体征不一致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
黑睛生翳,圆形或不规则形,灰白色欠光泽,豆腐渣样,外观干燥
诊断依据
植物性黑睛外伤史。黑睛生翳,外观干燥,状如腐渣。局部体征严重而自觉症状较轻。病变部位刮片镜检发现真菌菌丝
外治
抗真菌眼液二性霉素B眼液、氟康唑眼液
散瞳眼液:1%阿托品滴眼液滴眼
本病忌用糖皮质激素
手术治疗:结膜瓣遮盖或角膜移植术
凝脂翳:是指黑睛生翳,状如凝脂,多伴有黄液上冲的急重眼病。
病情危急,发展快
相当于细菌性角膜炎匍行性角膜溃疡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凝脂翳·临床表现
病史:外伤、漏睛(慢性泪囊炎)
症状:发病急,发展快;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视力下降严重起病急,来势猛,预后差,宜中西医结合抢救。
急性期高浓度抗生素频滴(每15~30min)。抗生素结膜下注射、抗生素眼膏全身使用抗生素。散瞳眼液。
细菌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病情控制后,局部滴眼应继续维持。治疗性角膜移植。
混睛障:是指黑睛深层生色灰白翳障,混浊不清,漫掩黑睛,障碍视力的眼病
类似于西医学角膜基质炎
自觉症状:初期畏光、流泪、视力下降
眼部检查:抱轮红赤;黑睛深层圆盘状混浊,逐渐蔓延至整个黑睛,表面粗糙,外观如毛玻璃状,很少形成溃疡(荧光素染色阴性);赤脉从黑睛边缘逐渐侵入黑睛深层,呈毛刷状排列;合并瞳神紧小症。
诊断依据:自觉眼痛,羞明流泪,视力下降。黑睛深层呈现灰白色混浊、肿胀,荧光素染色阴性。有助诊断的相应辅助检查
瞳神紧小:
—黄仁受邪,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失灵为主要症状的眼病。相当于急性前葡萄膜炎
瞳神干缺:
—瞳神紧小失治、误治,致瞳神与其后晶珠粘着,边缘参差不齐,失去正圆为特征的眼病。相当于慢性前葡萄膜炎
肝经风热肝胆火炽肝胆蕴热,火邪上攻
外感风湿内蕴热邪三邪相搏,上蒸清窍
劳伤肝肾久病伤阴肝肾阴亏,虚火上炎
邪毒内侵,或外伤损及黄仁
自觉症状
—红痛、畏光、视力下降、或见眼前黑影飞动
眼部检查
—视力下降—抱轮红赤、白睛混赤—黑睛后沉着物(尘状、羊脂状)—神水混浊—黄仁纹理不清、色暗—瞳神紧小、干缺,或见黄液上冲
诊断依据:眼珠坠痛,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后壁沉着物,神水混浊,瞳神紧小或瞳神干缺
散瞳(重要):1%阿托品眼液,散瞳合剂
糖皮质激素眼液
激素的全身使用或结膜下注射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第十三章晶珠疾病
圆翳内障: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而晶珠逐渐混浊,视力缓慢下降,渐至失明的眼病。
年龄密切相关。多见50岁以上中、老年。
双眼发病,但发病时间及程度不一致。
渐进性发展,病程较长,可仅存光感。
症状:
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屈光改变—核性近视、老视减轻、晶状体性散光。单眼复视或多视—混浊或水隙的棱镜作用。眩光—晶状体混浊,光线散射所致。色觉改变—对光谱蓝光端吸收增强;核颜色改变。视野缺损
体征:
1.皮质性白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最常见类型,按发展过程分四期
1)初发期2)肿胀期(未熟期)3)成熟期4)过熟期
2.核性白内障
发病早,40岁左右。进展较慢,不易成熟。早期,核性近视。核色:黄→黄褐→棕→棕黑→黑。彻照法:中央盘状暗影,周边能见到眼底。与核硬化不易区别
3.囊下性白内障
皮质性白内障的一种表现。可发生于前、后囊下,后囊居多。后囊下,早期呈盘状,外观似矿渣,称盘状白内障。进一步发展,合并皮质与核混浊,发展为全白内障。前极盘状白内障少见
诊断依据
中老年发病。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光定位正常。裂隙灯:晶状体混浊。除外其它引起晶状体混浊的眼局部病变及全身性疾病
治疗
治疗原则:中西医的共同认识
早期,药物治疗,减轻或延缓晶状体的混浊
但至今药物仍不能有效阻止或逆转晶状体的混浊
晚期,严重影响视力,手术治疗
中医内治
肝肾阴虚滋养肝肾杞菊地黄丸加减
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右归丸加减
气血两虚气血双补八珍汤加减
阴虚湿热养阴清热,宽中利湿甘露饮加减
中医外治:眼药水,麝珠明目液、珍珠明目液等
手术治疗:待晶珠全混,翳定障老之时
金针拨障术:以拨障针断离晶状体悬韧带,将晶状体固定于玻璃体腔下方。但并发症多,目前不作为常规手术
西医学治疗?药物
阻止醌型物质的氧化作用:白内停、卡他林等
辅助营养类药物:VitC;VitE等
抗氧化损伤药物:谷胱甘肽等
其它治疗?手术
手术时机:视力0.1,甚至0.2
手术方式:囊内白内障摘除(ICCE)、囊外白内障摘除(ECCE)、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Phaco.)、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激光乳化白内障摘除等新进展、ECCE+IOL植入
惊震内障:指头部、眼部挫伤,或眼部锐器伤,损及晶珠,致晶珠混浊的眼病。
胎患内障
系患儿出生后即见晶珠混浊的眼病。
晶珠脱位与形态异常
第十七章目系疾病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由于供应筛板前区及筛板区的睫状后血管的小分支发生缺血,致使视盘局部梗死,以突然视力减退,视盘水肿及特征性视野缺损为特点的眼病(AION)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以前部为多
局部血管异常、血黏度增加、血流低灌注等
单眼发病,也可累及另眼;多在50岁以上
自觉症状:视力突降,或眼前遮挡;可双眼先后发病,间隔时间不等
眼部检查: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
眼底:视盘全部或局限性灰白水肿、线状出血;后期视神经萎缩
辨证论治
风痰阻络息风豁痰,活血通脉导痰汤
气滞血瘀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血府逐瘀汤
阴虚阳亢滋阴潜阳,通络明目天麻钩藤饮合桃红四物汤
常加用:通络开窍之品:麝香、石菖蒲、木瓜、丝瓜络;活血之品:丹参、郁金等
治疗
眼科急重症,需要及时综合治疗
寻找病因,对因治疗
糖皮质激素
对症治疗: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药、神经营养药、能量合剂、高压氧舱等
降眼压,增加眼血流灌注压
针灸治疗,有较大优势
青盲:是指眼外观正常,视盘色淡,视力渐降,甚至盲无所见的内障眼病
VEP:P波峰时延长或振幅严重下降
头颅CT除外占位
辨证论治
肝肾亏损证补益肝肾左归饮或明目地黄丸加减
气血不足证益气养血八珍汤加减
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开窍明目丹栀逍遥散
气血瘀滞证行气活血,化瘀通络通窍活血汤
治疗
针灸治疗、穴位注射
神经营养药物及血管扩张药物
治疗原发病:及时治疗原发病,是对本病最好的预防
第十五章神膏疾病
云雾移睛:是指患眼外观端好,自觉眼前有蚊蝇蛛丝或云雾样飘浮物的眼病
化、变性、后脱离、炎症等)
自觉症状:眼前黑影飘动,或伴视力下降
眼部检查:神膏混浊(细尘状、团块状、絮状),或伴眼内的炎症,或眼底水肿渗出、视网膜退变
辨证论治
肝肾亏损证补益肝肾明目地黄汤
气血亏虚证益气补血八珍汤
湿热蕴蒸证宣化畅中,清热除湿三仁汤
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血府逐瘀汤
血灌瞳神:指各种原因导致眼内出血、灌入瞳神内外的眼病。
分血灌瞳神前部与后部,前房出血与玻璃体积血,本节主要介绍后部血灌瞳神
血灌瞳神不是单一疾病,是其它疾病的表现之一
见于眼外伤、视网膜血管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经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某些全身性疾病
自觉症状:眼前红花、黑影,甚至视力剧降
眼部检查:玻璃体内见尘状、条索状、团块状混浊,甚者不能窥进眼底,红光减弱或消失
实验室检查:眼部B超、FFA(出血大部吸收后)
鉴别诊断:血灌瞳神/云雾移睛
病史:引起出血原发疾病/炎性玻璃体混浊与退变性玻璃体混浊
眼底表现:出血灶或相关病变/眼底水肿、渗出或退行性改变
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早期止血,其后以活血化瘀血兼以软坚散结;如出血量大,病程大于1月或更久未有吸收,行玻璃体切除术,避免出现并发症;积极治疗原发病
辨证论治
肝胆火炽清泻肝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虚火灼络滋阴降火、止血散瘀知柏地黄丸
心脾亏虚健脾养心,益气摄血归脾汤
气滞血瘀行气活血,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
第十六章视衣疾病
络阻暴盲是指因眼内络脉闭阻导致患眼视力急、剧下降,视衣可见典型的缺血性改变为特征的致盲眼病
类似于视网膜动脉阻塞
发病急骤,多单眼
中老年多见
急重症、危害大
自觉症状:视力急、剧下降,或视野缺损,或一过性黑朦
眼部检查:视网膜动脉变细、静脉亦变细、串珠状;后极部视网膜(或相应区域)乳白色混浊水肿;黄斑樱桃红;日久水肿消退,视盘变淡;瞳孔散大、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
治疗:尽早尽快抢救性治疗,4小时内
血管扩张:亚硝酸异戊酯吸入、硝酸甘油含化、阿托品、妥拉唑啉球后注射……
降低眼压:眼球按摩、前房穿刺……
间断吸氧:混合气体95%O2+5%CO2
对因治疗、溶栓治疗……
辨证施治
气血瘀阻行气活血,通窍明目通窍活血汤
麝香、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红枣、黄酒、老葱
痰热上壅涤痰通络,活血开窍涤痰汤
肝阳上亢滋阴潜阳,活血通络镇肝熄风汤
气虚血瘀补气养血,化瘀通脉补阳还五汤
预后、预防与调护
4小时后抢救,效差,但不抛弃,不放弃!
后期,动脉如再通,黄斑樱桃红消失,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qky.com/wacs/9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