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水手们的科学小实验集
SCIENCE
科学小实验
RESEARCH
one
不会灭的蜡烛
谢芯瑜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不会灭的蜡烛”吧,什么?没有,没有听说过没关系,只要看了这篇作文,一定叫你烂熟于心,快,跟我来。
实验开始了:
我们先得准备一支蜡烛、一个打火机、一个盆子和一杯能没过蜡烛的冷水。
首先,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燃。“呲——噗”一声,蜡烛点燃了,我的心仿佛也跟着火光熊熊燃烧。接着把蜡烛小心翼翼地放入盆中,在这里千万别让蜡烛还没入盆就灭了哟,然后慢慢地倒入水,到这里我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儿了,我手一抖一抖的,我推测蜡烛应该会灭,当水接近引线时,火苗开始晃动了,像在跳舞一样,估计它不知水的厉害,正在向水发起挑战呢!我把水倒到火焰时它居然没有灭,我接着倒,火苗还是纹丝不动。Whats?这不科学啊,不是说“水火不融”吗?怎么又从“仇人”变亲戚了呢?
果真蜡烛不会灭,但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原理吗?如果不知道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因为蜡烛燃烧时,会将蜡烛芯附近的蜡融化,融化后的蜡烛油一旦遇到杯中的冷水,它就立即冷却并凝固,就像一堵围墙把蜡烛芯和水隔离开来,而中间未水接触的蜡烛油则不断得供蜡烛燃烧。随着这蜡烛不断燃烧,蜡烛芯的位置会越来越低,烛火就慢慢烧到水面下,于是出现了“水火相容”的现象。
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要是还不明白,记得找我答疑解惑哟。
温馨提示:
1:此实验需要在大人陪同下操作;
2:放蜡烛时请做好保护措施;
3:倒水时不能让水碰到火苗。
TWO
弹射飞机
冉宸帆
不用手扔,竟然能把飞机送上天,小朋友们相信吗?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下吧
我们把材料准备好:两张正方形的纸,一根橡皮筋和一个订书机,接下来就开始实验!我拿出一张纸,开始折纸飞机,首先把两边的大角沿中心对折两次,接着从上向下折一个小角,然后把这张纸左右对折,最后再对折一次折出机翼,纸飞机就做好了。
我又拿出一张纸,做一个“飞机发射台”:先把两边向中间对折,接着前后反向对折,然后两边继续沿中线对折,最后展开纸张,在头部用订书机固定一根橡皮筋,拉到末端,这样就把“发射台”做好了。
我把飞机放在发发射台上,紧紧拉住两边再一松手,嗯?飞机没有反应,还是停留在“发射台”上。我又多折了几架进行尝试,结果都以失败告终!我心里开始慌张,怎么回事儿?难道我的方法不对?我有点儿想放弃了,坐在书桌前拿着“弹射飞机”发呆,一个不小心手不自觉的用力拉了一下,飞机居然飞出去了!我惊呆了,失落的心情立刻兴奋起来。我马不停蹄的又折了一架飞机进行尝试,屏住呼吸用手使劲一拉,“砰”飞机像装了推进器似的,直接弹射到窗户上。成功啦!成功啦!激动的心无语伦比!我又趁热打铁,进行了多次试飞,都一下子飞了出去!我欢呼雀跃到:“我终于成功了!”
通过这个实验,我明白了,我们要多动脑筋,善于发现并勇于尝试。我以后要多做些实验,做一个不只要耳朵听,还要用手做,成为一个既读万卷书,亦行千里路的优秀学生
THREE
拔书
李之皓
“啊!天底下怎么可能有拔不开的书呢?”
“就是就是,要是真如老师所说的那样,那岂不是今天我能得好几本书!”
教室里叽叽喳喳嚷成一片。咦?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今天老师让我们拔两本书页交错在一起的书!并规定谁把书拔开了,就送给谁一本新书。
老师高声宣布:“实验正式开始!”这下教室里如炸开了锅似的沸腾了。“我要拔书”,“我也要拔书!“同学们都想拥有那本似乎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书。最终,老师选了一位个子高的同学来试一试。
这位同学似乎认为这不是一件难事,只用了五分力气。嗯?书竟然没有任何动静。他小声嘟囔了几句:“奇怪!或许是我没有用够力气吧!“这次,他用了七成力气,面颊泛起了两朵红晕,双手微微有些颤抖。可那书还是纹丝不动。他终于恼了:“我就不信拔不开了!”只见他扎稳马步,气沉丹田,脸涨得如秋日里的苹果,一口钢牙咬得咯吱咯吱的响,一对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溜圆,似要喷出火来。奇怪的是,两本书仿佛粘在了一起,死活不肯分开。那位同学只好垂头丧气地离开了。
老师神秘一笑,说到:“既然一个人不行,那就两个人上吧!”这次,老师选了我和王同学来拔。我心里有些七上八下:连身强力壮的黄同学都拔不开,我们两个瘦小的又怎么可能呢?算了算了,管他三七二十一呢,姑且一试拔!我摆好架势,手紧紧的抓住了书脊,用力一拉;对方也不甘示弱,两只手如大钳子夹住了书,使劲往后拽。这两本合在一起的书一会儿向我这边移,一会儿往那边挪,但就是分不开。嘿!还挺顽强啊!既然这样……,我身子一转,绕着王同学玩起了旋转式拔书。对方也来了兴致,我们两个人如坐旋转木马一样,在原地打起了转,不知转了多少圈,我的头变得有些昏昏沉沉的;再看那两本书,就如长在了一起,无论怎样用力都拔不出来。同学们一看第二轮挑战再次失败,纷纷都不干了,叫道:“老师,这里面你一定动了手脚。”我也不免心生疑惑:这是怎么回事?莫非真粘了胶水吗?老师淡淡一笑:“俗话说:人多力量大,既如此,我们何尝不试一试五个人呢?”
于是,5vs5的拔书比赛正式开始了。后一个人拽着前一个人的衣摆,只听得“哎呀”一声,原来小林的裙摆被撕破了。又过一分多钟,又“啪”的一声。怎么回事呢?哎!书没拔出来,书页倒是被撕烂了。大家哭笑不得啊!
老师说道:“还是我来告诉你们拔不开的原因吧!你们输给的并不是这两本书,而是摩擦力。”“摩擦力?””没错,当你们拔书时,书页之间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从而也就让你们拔不开啦!所以要想拔开它,是不可能的。只要消除摩擦力,就可以将它们分开啦!”只见老师轻轻地抖了十来下,两本书真的乖乖的分开了。看来不能只依靠蛮力,也要懂得思考啊!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奥秘,我们也要多多去探索哦!
four
科学实验之盐水浮鸡蛋
王俊丰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做了一个小实验,就是盐水浮鸡蛋。
我准备了装了大半缸水的玻璃缸和一包盐,还有一个生鸡蛋。首先我把生鸡蛋放入水中,鸡蛋很快沉到水底,于是我放了一大勺盐,用一把勺子在缸中搅拌,盐像雪花一样在水中舞动起来。可是鸡蛋一动不动,一点都没有要浮起来的样子。再放两勺盐,发现鸡蛋在往上升,我高兴地说:“实验成功了!”可是鸡蛋上升到一半,又沉下去了。我失望极了,生气地说:“什么破实验呀!”妈妈安慰我说:“做事不能太着急,我们再加一些盐试试吧!”说着我便认真的一次又一次的放盐,等我们放了半包盐,鸡蛋缓缓上升,漏出了半个小脑袋瓜儿。我用手指将鸡蛋按入水底,鸡蛋又顽皮的漏出那半个下脑袋,终于成功了!
我迷惑不解地问:“鸡蛋为什么会浮起来呢?”妈妈回答:“因为水中的盐分超过百分之三十时,鸡蛋就会浮起来。”我恍然大悟,原来在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只要我我们留心观察,就会有所发现。
科学真是太有趣了!
five
打不湿的纸
魏夕燃
一天,我听说有一种实验让纸放进水里打不湿,我大吃一惊,心想:让纸在水里不湿?这怎么可能。
我要验证一下这个实验的真假,我先把纸揉成一团,然后把纸团放到瓶子中,接着把水桶里的水倒进盘子里,最后把瓶子垂直慢慢的放入水中,再从这水中慢慢地把瓶子拿出来,我一看,纸全湿了,我很失望,我跑去问爸爸,爸爸笑着说:“手速要快,不能慢。”我照着爸爸的提示去做,我用箭一般的速度把瓶子放入水中,拿出时我的心像小兔子一样东跳跳西蹦蹦,紧张得脸都发紫了,我把瓶子快速地拿了出来,我摸了摸纸团,发现纸团没有湿,我尖叫出来,结果吵醒了妈妈,妈妈像发怒的狮子一样怒吼道:“是谁在叫。”我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妈妈问道:“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我回答:“不知道。”妈妈说:“因为杯子里面有空气,所以把杯子放入水中时,杯子周围的空气把水和纸巾分开了。”
我现在明白了,科学真奇妙!只要有好奇心,并付诸行动,人人都是科学家呀!
six
纸锅烧开水
徐乐之
今天,我突然想起爸爸看视频时,里面说用纸做的锅能烧开水,心想:纸做的锅真的能烧开水吗?我有点不太相信,于是想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我兴奋地准备起实验材料来:一张素描纸,一个三角架和半瓶矿泉水。
我带着实验材料来到厨房,先把三角架放在灶上,把火开到最小,然后把素描纸折成像长方体一样的纸锅,放在三角架上,接着把矿泉水倒入纸锅里面。最后,观察水和纸锅的变化。
过了一小会,我发现纸锅底部开始变黑,我以为纸杯会着火,我带着怀疑再观察了一会儿,纸锅的底部越变越黑,我凑近锅底吹了吹,发现纸锅并没有着火。这时,再看看纸锅里面的水,竟然开始冒起了许多小泡泡。哇,真神奇!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纸锅里的水,冒起来的泡泡越来越多了,声音也大起来了。啊!水烧开了!我激动地叫起来!为什么纸杯没烧着,水却烧开了呢?火不是永远能战胜纸吗?这次试验,纸却战胜了火,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带着问题去找爸爸,爸爸笑嘻嘻地回答道:儿子,水烧开的温度只需要一百度,纸锅要烧着却需要一百八十度,所以纸锅烧不着。
原来,世界藏着这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科学世界,我徐乐之来啦!
seven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徐诺妍
你平时留心观察过影子吗?你有想过去探索影子的秘密吗?要是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时间段,影子的方向和长短是不同的。科学课上,老师说:“太阳或月亮照射的方向不同,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也是不同的。”我将信将疑,打算弄清楚影子到底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样。放学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的先拿出一块小木块,一个小电筒,一张白纸。再将小木块放置在白纸上,接着我屏住呼吸用手电筒小心翼翼的从不同的方向照射它,然后再在白纸上画出每次照射出来的影子。最后我发现:当我从左慢慢往上照时,影子的“身高”在直线下降,当我从顶端缓缓往右照时,影子在逐渐“长高”。真的是太有意思了!通过这次实验,我知道了,改变光源的方向和角度,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发生改变。
eight
影子的秘密
郑文瑜
在阳光下,我们可以看到种各样的影子。到了晚上,在月光和灯光下,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个小小的影子一直随着我们移动。我心想:那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实验吧!
首先,我们要找一个光源,准备好手电筒,打开手电筒,再找到一个能遮挡的物体。比如:木块。然后找一个能显示光的地方。可以拿一张纸或省一本书。看一个影于形成了。
我终于明白了光是不会转弯的,当它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被这个物体挡住了,所以在物体相对于光源背面就形成了影子。我又想:“为什么光的角度不同,影子的大小也就不一样啊?"于是我就问起了我的老朋友—手机。我的"老朋友"说:"改变光源的方向,影子的方向也发生变化,改变光源的角度,影子的长短也会发生改变。
影子的秘密可真多啊!
nine
科学小实验——密度与浮力
吕承恩
大家都知道死海能让人浮起来,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做个实验解秘吧!实验所需的材料有量杯、盐、滴管、取样勺、带塞大试管和O型圈。首先,用滴管将量杯中的水滴入试管中,再将0型圈放入试管中,此时,我发现型圈里沉在试管低部的。接着再用取样勺往试管中放中五勺食盐,用力摇晃试管,使盐完全浴水,然后上下颠做试管观察一下O型圈,这时O型圈呈现上升状态,它浮了起来。
“耶!”实验成功啦!我高兴地大叫起来,我问爸爸:“为什么往水里加盐物体会浮起来?”爸爸告诉我说:”这是因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的大小,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的时候,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重力就越大,从而物体所受的浮力就越大”我恍然大悟说到:“而人能在死海上浮来就因为死海的含盐量高?”爸爸说:“对!死海的海水密度大于人的密度于是人就浮在水面了。”大家也来做做这个实验吧!
ten
盐水浮鸡蛋
程柯轶
我听说,盐水可以让鸡蛋浮起来,我觉得很不可思议。这么大颗的鸡蛋难道不会沉在水底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就准备亲自做这个小实验。
为了这个小实验,我准备了三个一模一样的玻璃杯、三枚新鲜的鸡蛋、一袋食盐、一个勺子和一壶清水。
首先,我在三个玻璃杯里倒上相同份量的清水;接着,我拿起三枚鸡蛋,在三个装有装有适量清水的玻璃杯里各放一枚,只见三枚鸡蛋个个都像潜水员一样慢慢地沉入杯底。然后,一勺盐被我不慌不忙地舀入第二个玻璃杯中,再用筷子不停地搅拌,好让盐能快速地在水中融化。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杯子,看着那枚鸡蛋慢慢的往上浮了起来。但是,没过一会儿鸡蛋又像喝醉酒的大汉,晃晃悠悠地沉入杯底。接着,我往第三个杯子里舀了是第二个杯子的盐量的两倍的盐,用筷子搅拌均匀后,我惊喜的发现,第三个杯子里的鸡蛋缓慢的爬上了杯口。我用手点了它一下,它往下坠了一会儿又浮了上来。我就这样反反复复试了好多遍,还是老样子,无一例外。
时间又过了一会儿,我再过去观察。三个鸡蛋,第一个在没放盐的杯子里的,依然沉在水底;第二个在放了一勺盐的杯子里的,稍稍往上浮了一点;第三个在放了两勺盐的杯子里的,则是飘在了杯口。我的“盐水浮鸡蛋”小实验终于成功了!
但是我还是心存疑惑:为什么鸡蛋会浮起来呢?我赶紧去访问了我的老朋友——电脑,原来是因为盐越多,水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我终于知道了“盐水浮鸡蛋”背后的秘密,我以后还要多做这样的实验,丰富我的课外知识。
eleven
静电吸附
褚修齐
今天,我闲着没事,拿起了《十万个为什么》,读了起来,我看到了静电吸附的相关知识,看完了以后想验证一下。
做这个实验很简单,需要一些小纸片和一把塑料直尺。我拿着尺子,摩擦着我的头发,把尺子放在了纸片上,一抬,我一脸不高兴:“什么嘛!根本吸不起来!”爸爸说:“可能是你摩擦的不够吧!”我又摩擦了一会儿,可是虽然能够吸附,但是不能吸起来,我垂头丧气,准备离开时,妈妈说:“也许是纸片的质量太重了吧!”我半信半疑,将纸片撕得更小了,“成功了!”我大声欢呼。“你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吗?”公公问,我回答:“这叫静电吸附原理,塑料直尺在头发上摩擦的时候,尺子上就带了一些电,当带电的尺子遇到不带电的小纸片,不带电的小纸片就会吸附在带电的尺子上面。”
冬天,用梳子梳头时,头发上会带一些电,头发就会炸开;穿毛衣时,皮肤和毛衣会产生摩擦,皮肤会带一些电,碰到铁或碰到其他小朋友时会被电到。小朋友,你知道了吗?
twelve
逃跑的胡椒粉
胡子涵
一大早,我从睡梦中醒来闻到厨房散发出的一阵阵香味。我急急忙忙跑到厨房,一不小心打翻橱柜上的胡椒粉和洗洁精。竟然出现了神奇的一幕:胡椒粉竟然巧妙地围成了一个圈。我惊讶得发出了尖叫声。我突然冒出一个有趣的想法,做一场有趣的科学实验。
首先我拿出一个干净的盘子,半碗清水,少许胡椒粉和少许洗洁精。在水面上撒一层胡椒粉,把干净的手指放入胡椒粉里,并没有什么变化,再把手指涂上一些洗洁精,再次把手指放入胡椒粉里,胡椒粉竟像顽皮的小孩子逃跑了。这个实验可真是有趣啊!
逃跑的胡椒粉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水的表面具有表面张力。
科学的小实验真有趣啊!我应该要多多观察,多多研究。
thirteen
有趣的筷子提大米实验
黄子扬
你们见过筷子提大米吗?是的,你没听错,就是筷子提大米,一根筷子怎么能提起大米?是横着提?竖着提?还是斜着提?这不是夜方夜谭吗?可实验书上就是这样写的,让我们来做个实验一探究竟吧。
带着疑惑,我兴致勃勃地开始了实验。首先,我准备了一袋大米、一根筷子和一个塑料瓶;接着,我一手扶着塑料瓶,一手拿着盛米杯,开始往瓶子里装米,可是,调皮的米粒总是哗哗往外洒,落进瓶子里却很少,怎样才能让米粒都落进瓶子里呢?噢,有了,我用一张A4纸折了一个漏斗,这样问题就解决了;然后我把筷子插进米里八厘米深,很轻松,可我把筷子提起来,米和筷子马上就分离了,根本提不起来,但我不灰心,我又再往米里钻进十二厘米,这次有点吃力,我再提起筷子,瓶子竟然被提起来了,可我摇晃一下筷子,瓶子就掉落了,这时,我开始相信这个实验了。然后,我继续把筷子钻入瓶子十五厘米,费了好大劲,总算钻进去了,我再提起筷子,瓶子和筷子似乎合为一体,无论怎样摇都摇不掉,这个实验总算是验证成功了。
原来,本次实验运用了静摩擦力的原理,当筷子插入米中后,筷子表面与米产生静摩擦力,使米与瓶壁之间也有静摩擦力。而被压实的大米对筷子和瓶壁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让摩擦力变得很大,于是我们便可以用筷子轻松地把整瓶大米提起来。
至今,有那么多科学家为得到真理,要尝试很多次的实验,我这三次又算什么呢?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以后我要更加勇于尝试、勇于思考、勇于发现,争取长大后当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为祖国做出一份贡献。
fourteen
水中火山喷发
蒋思奕
正文第一段我听说有一个实验叫《水中火山喷发》。水里怎么可能有火山?我想要验证一下这个实验,于是找来了实验材料,它们是:色素、大可乐瓶、小号窄口瓶、热水、冷水、小石块。
正文第二段我先将大可乐瓶的上部剪掉,撕去标签,装入五分之四的冷水。然后往小号窄口瓶内滴入10滴色素,再倒入五分之四的热水,接着再往瓶中装入几块小石块配重。准备好这些后,我便拿起窄口瓶将其放入大可乐瓶中,借助搅拌棒将窄口瓶推入到大可乐瓶的底部。最后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你能看见如火山喷发的烟云一般壮观的景象。
正文第三段妈妈对我说:“别激动,你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吗?”我答道:“不知道,求母上大人给我科普解惑。”妈妈捏了捏我的脸说:“小子,这是因为小号窄口瓶中装的是热水,大瓶中装入的是冷水。热水温度高,分子间运动更加剧烈,密度比冷水小。当装有热水的窄口瓶进入装有冷水的大可乐瓶中时,密度更小的热水就会往上涌,所以就产生了我们看到的火山喷发现象。”
正文第四段哦,原来是这个原理呀!我大喊一声:“我的实验成功啦!”
fifteen
会变色的白色茉莉
李雨溪
我用细致的钢笔,蘸了一下科学的墨水,写下了我在科学实验中的精彩瞬间。
我准备一个纸杯,一瓶能够装满纸杯的白水,一小些红墨(各种颜色均可以)和一株带茎的白色茉莉(其它花朵也可以,但是必须是白色)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心中已经猜到要做什么实验了吧?真聪明,对,就是“变色花朵”。实验开始了,我们首先把水倒入纸杯中,再在杯中撒上准备好的红墨水,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我小心翼翼地把茉莉放进红墨水中,心想:一定不能把它弄坏了,否则就前功尽弃了。放完花朵以后,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茉莉花,希望它马上发生变化。可我看得眼睛都酸痛了,茉莉花也没有任何变化,难道是我的方法弄错了?还是红墨水放少了?我焦急地拉住爸爸的衣袖问个没完。
爸爸不紧不慢地说:“做实验最重要的是耐心,不能急于求成,要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来看茉莉花,啊!真的变成红色了!我心中还有一个巨大的问号:为什么花儿会变色呢?我赶忙来找我的老朋友电脑,电脑告诉我:那是因为植物的茎会吸收水分,输送到花瓣,茎吸收了红墨水,又输送到花瓣后,花瓣也就变成了变成红色的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请大家快快行动起来吧!
sixteen
会浮起来的鸡蛋
柳雨含
你听说过会浮起来的鸡蛋吗?我听说这个名字时也觉得不可思议,那就让实验告诉我们是否是真的吧!
首先准备好三个杯子,盐和鸡蛋。再在一个杯子里接满水,然后放入鸡蛋,发现鸡蛋像睡着的小孩那样静悄悄地躺在杯底,一点动静都没有,我伤心极了。我又拿出第二个杯子,往里面倒入了一勺盐,鸡蛋轻轻地动了一下,我看到了成功的曙光,于是我又往杯子里倒了一大勺盐,鸡蛋慢慢地升到一半,又沉了下去,哎……鸡蛋你怎么可以半途而废呢!我又拿出第三个杯子,往里面倒了三大勺盐,鸡蛋慢慢地浮到水面,我往下点了它多次它都浮了起来。这是什么原理?原来水加了盐后,水的密度比鸡蛋大,所以鸡蛋就会浮在水面。
啊,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实验不仅能让我获得知识,还能让我们不断创新。同学们,实验做起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oqky.com/wadwh/10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