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视资讯惊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视网
编者按
尽管可以成功地进行手术复位,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仍可能发生永久性视功能丧失。而同样是光感受器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分离,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力可以维持很长时间。这两种类型视网膜脱离的不同点在于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张力维持不变,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特征是视网膜张力丧失。该因素是否导致视网膜功能改变呢?近期,发表在ActaOphthalmologica杂志刊登了一项研究结果,证实视网膜张力丧失导致了RRD永久性视网膜功能损伤。一起来看看吧!
伴视网膜张力丧失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动物模型建立
以往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动物模型的建立主要通过向视网膜下间隙注射液体。这种模型中视网膜张力增加,对注射液体诱导的视网膜脱离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建立了一种新型的视网膜张力丧失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动物模型。模型制作方法:在猪眼中进行21G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去除核心玻璃体及玻璃体后皮质。随后使用41G针头手动进行视网膜下注射平衡盐溶液(BSS)产生视网膜隆起。在视网膜隆起部位进行周边视网膜切开,并采用23G內界膜进行两个视盘大小范围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清除。
脱离视网膜张力丧失导致永久性视网膜功能损害
研究者分别在脱离前(基线)、脱离后2周、4周、6周对猪眼模型进行组织形态学方法评价脱离的效果,并采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进行功能检查。
重要结果:1、尽管在4周和6周后部分视网膜脱离复位,MfERG波幅仍显著降低。
2、视网膜厚度下降27%,内核层变性,Müller细胞肥大,光感受器外节丢失(图1)。
3、在神经节细胞层,细胞增多,CyclinD1(细胞周期蛋白D1)胞浆染色阳性。神经胶质细胞波形蛋白和GFAP染色增加(图2)。脱离2周后,神经节细胞失去细胞核和核仁。
图1:脱离区和未脱离区的视网膜显微图片及相应部位的HE染色切片。脱离区光感受器外节缩短,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细胞增多,神经纤维层厚度减少。
图2:不同时间点猪眼模型脱离视网膜的免疫组化染色。HE染色可见光感受器外节丢失。在波形蛋白和GFAP染色中,Müller细胞呈棕色。在cyclind1染色的中,增殖细胞呈棕色。
小结本研究首次在活体中成功建立了视网膜脱离伴视网膜张力丧失的模型,并在该猪眼模型中证明伴有视网膜张力丧失的视网膜脱离导致神经节细胞死亡和视网膜功能永久性丧失。该模型的建立使得研究视网膜孔源性脱离与时间相关的疾病进展和新的治疗方法成为可能。并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维持视网膜张力)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张力丧失)之间截然不同的结果提供新的观点和答案。
原文链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oqky.com/wadwh/10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