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认识的鲜草药是—菟丝子

先来看两张它的高清照!

炮制好的样子是这样子的:

拉丁名:CuscutachinensisLam

别名:禅真、豆寄生、豆阎王、黄丝、黄丝藤、金丝藤

《本草经疏》: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气,复兼四味,《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辛,迥乎不同矣,学者不以辞害义可也。为补脾、肾、肝三经要药,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者,三经俱实,则绝伤续而不足补矣。脾统血,合肌肉而主四肢,足阳明、太阴之气盛,则力长而肥健。补脾故养肌,益肝肾故强阴,坚筋骨,暖而能补肾中阳气,故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者,脾肾虚而生内热,津液因之不足也,二脏得补,则二病自愈。寒血为积者,劳伤则血瘀,阳气乏绝则内寒,血随气行,气弱不能统血以行,久而为积矣。凡劳伤,皆脾、肾、肝三脏主之,肝脾气旺,则瘀血自行也。?

《本草汇言》:菟丝子,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也。但补而不峻,温而不燥,故入肾经。虚可以补,实可以利,寒可以温,热可以凉,湿可以燥,燥可以润。非若黄柏、知母,苦寒而不温,有泻肾经之气;非若肉桂、益智,辛热而不凉,有动肾经之燥;非若苁蓉、琐阳,甘咸而滞气,有生肾经之湿者比也。如汉人集《神农本草》称为续绝伤,益气力,明目精,皆由补肾养肝,温理脾胃之征验也。

入药部位:成熟种子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归肝、肾、脾经

功效: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

炮制方法:

1、菟丝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生品养肝明目力胜。

2、炒菟丝子取净菟丝子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有爆裂声时,取出放凉。

3、菟丝子饼:取菟丝子,置锅内,加适量水,边煮边铲,煮至吐丝为度,取出,放置过夜,压平,切成块,干燥。

4、盐菟丝子:取净菟丝子用盐水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盐制增强其补肾作用。

5、酒菟丝子:取净菟丝子,用黄酒拌匀,置适宜容器内煮至酒被吸尽,取出,干燥。酒制增强其温肾壮阳作用。

6、酒菟丝子饼:取净菟丝子置锅内,加适量水煮至开裂,不断翻动,待水被吸尽呈稠粥状时,加入黄酒拌匀,取出,压成大片,切成长方块(长约2cm,宽约1.5cm,厚约1cm),干燥。酒制增强其温肾壮阳作用。

主治:

主要用于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肝肾不足,目暗不明,脾肾阳虚,便溏泄泻,胎动不安,妊娠漏血等。

西医诊为慢性肾炎、糖尿病、醛固酮増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性神经衰弱、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更年期综合征属于肾阳不足者,高血压、内耳眩晕属于肝肾不足者,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炎、玻璃体混浊属于肝肾不足、目睛失养者,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属于脾肾阳虚者,先兆性流产、习惯性流产属于肝肾不足者。

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以北方地区为主

相关配伍(不能抛开辩证轻易尝试):

1、菟丝子配熟地黄:菟丝子长于补肾益精;熟地黄善于滋阴养血。两药配伍,可增强滋补肝肾的作用。适用于阳痿遗精、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眼花等。

2、菟丝子配附子:菟丝子长于补肾助阳;附子善于补火助阳。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肾气,壮阳道的作用。适用于肾阳虚弱之阳痿遗精,腰膝酸软等。

3、菟丝子配杜仲:菟丝子长于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杜仲善于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肝肾,强筋骨,壮腰膝的作用。适用于腰膝冷痛等。

4、菟丝子配五味子:菟丝子甘温,长于补阳益阴,固精缩尿;五味子酸温,善于敛肺滋肾,涩精止泻。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肾涩精的作用。适用于阳痿遗精,久不生育等。

5、菟丝子配天花粉:菟丝子长于补肾阳,益肾阴;天花粉善于清肺热,养胃阴。两药配伍,可增强益阴生津的作用。适用于消渴病。

6、菟丝子配黄芪:菟丝子长于温肾补脾而止泻;黄芪善于补气升阳而止泻。两药配伍,可增强于温肾补脾,升阳止泻的作用。适用于脾肾两虚之便溏泄泻等。

7、菟丝子配桑寄生:菟丝子长于补肝肾,固冲任而安胎;桑寄生善于养血安胎。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肝肾,养血安胎的作用。适用于胎动不安,妊娠漏血等。

希望大家下次见到他能认出来!

-END-

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qky.com/wadzz/116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