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视资讯玻璃体后脱离新认识不仅仅只

编者按:

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vitreousdetachment,PVD)是眼部重要的年龄相关性变化。传统上认为,玻璃体后脱离的主要危害是引起视网膜裂孔、脱离等并发症的风险,而对视功能的影响仅限于飞蚊症,且一般认为无需特殊治疗。对比敏感度(contrastsensitivityfunction,CSF)下降虽在年长者中亦常见,但主要由白内障所致。两者似乎泾渭分明。事实果真如此吗?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为这个问题带来了新的认识。

前瞻性观察性病例系列研究

入组双眼未发生PVD对比敏感度正常的实验组8人,其中一眼(共8眼)经B超和OCT确诊入组后发生PVD,另一眼(共8眼)始终未发生PVD,作为自身对照。对照组6人12眼、其中双眼PVD3人、单眼PVD3人,共包括PVD但选择观察的9眼和未发生PVD的正常眼3眼。

结果

研究发现,起点时8人的正常眼(1.44±0.27%W)和随后发生PVD的眼(1.81±0.61%W,P=0.)以Weber指数衡量的CSF无统计学差异。

当PVD发生后,CSF平均下降52.5%且显著差于未发生PVD一眼(P=0.)。

且发生PVD的患者中,选择局限性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CSF(2.51±0.46%W)明显差于选择观察的患者(1.46±0.21%W)(P=0.)。

局限性玻切术后1个月(1.51±0.28%W;P=0.)、3个月(1.38±0.10%W;P=0.)、12个月(1.34±0.34%W;P=0.0)患者CSF均显著改善,12个月时获得43.2%的改善且与未发生PVD一眼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PVD发生与正常眼CSF显著下降相关。这种损害显著影响视功能,并且能够将有显著临床症状的飞蚊症患者与一般无需处理的飞蚊症患者区分开来。

后记

虽是小样本、单中心的病例系列,这项研究仍给人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虽然既往已有飞蚊症可能引起对比敏感度下降的报道,但本研究不仅采用了自身对照,且在玻璃体后脱离尚未发展致严重并发症前即在患者自愿选择基础上采用手术治疗、且效果良好。

该研究是对PVD的重新认识,对未来PVD诊治的带来新的思路。同时如作者所言,本研究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样本量偏小为其一,PVD和CSF下降间的因果关系也有待进一步证明。

另外,本研究发现,对比敏感度更差的患者,手术意愿更为强烈,这也为精准医学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生活质量日益成为临床导向的今日,对PVD患者何以“有所为”、“有所不为”,无论临床还是科研,都有太多的未知,值得探索。

原文更多精彩,







































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出名
北京看白癜风最正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qky.com/ways/52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