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中医理论指导九种基本中医体质的养生
养生已是家喻户晓,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养生之道。早在《素问·上古真天论篇》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指出养生原则和方法5条。但养生方法用之不当则不能达到预防疾病,调养心神,修身养性的目的,甚至影响健康状况。本文分别对九种中医体质进行辨识,并依据中医理论来指导健康养生。
1九种体质分型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据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将体质分为九种常见体质,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2中医养生理论《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强调人要顺应四时变化规律才得以生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概括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原则。而《黄帝内经》更是从体质的形成、分类等方面加以论述,指出人们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可以显示出胖瘦、刚柔、强弱、高低、阴阳等机能与形态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正是采取不同养生手段的出发点和依据。
《素问·上古真天论》总结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五条养生原则,更谈到“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正如张介宾《类经·藏象类》说:“形神具备,乃为全体”,形神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体质的固有特征中综合地体现出来。除了上述后天养生,《灵枢·天年》中:以母为基,以父为楯,指出精血盛衰关系到后天禀赋强弱,从先天因素为后世养生保健提供理论指导,形成中医养生理论的雏形。在秦汉到隋唐时期,佛家、道家养生文化兴盛,出现养丹术、神仙术、服石术、房中术之类的养生法。
3九种体质养生指导
平和质
特征表现体型匀称健壮,体态适中;精力充沛,目光有神,面色红润;饮食正常,二便正常;阴阳气血调和,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性格开朗,患病较少,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强。
中医养生指导这类人无疾病表现,按照《内经》五条养生原则,重在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保持积极的状态,以乐观心态面对生活。
气虚质
特征表现肌肉松软不实,体态瘦弱;元气不足,精神不振,易疲劳;常出现气短、自汗等气虚症状;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性格内向,易患病,病后恢复慢,不耐受风寒暑湿之邪。
中医养生指导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在饮食上要健补脾胃,固护中焦,比如山药等,要合理饮食,脾健则使气血生化有源;同时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起居上要做到劳逸结合,睡眠充足,春冬两季注意保暖,防寒邪易伤脾胃。
阳虚质
特征表现肌肉松软不实;阳气不足,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精神不振;喜热饮食;舌淡胖嫩,脉沉迟;性格多沉静内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感邪易从寒化,易感风寒湿邪。
中医养生指导阳气不足,卫外失固,易感外邪。在寒热交替之际,衣物更换幅度不要太大,注意身体保暖,冬季多运动,夏季不易剧烈活动;饮食上多食性热的食物,如肉类熟食,少吃生冷食物;起居上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过度。使阳气充盛、阴阳气血相和。
阴虚质
特征表现体型偏瘦;阴液亏少,口燥咽干,手足心热,易烦躁;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性格外向,性情急躁、好动,易患虚劳、失精、不寐,感邪易从热化,不耐受暑热燥邪。
中医养生指导素体阴虚,阴津亏耗。饮食上以清淡饮食为主,少食温燥之食,来滋阴生津;起居上保证充足睡眠、作息时间规律;精神上保持心情舒畅,少烦躁动怒,以免热邪伤津而致病态。若孕妇素体阴虚,可以用药物调理,则如《格致余论》中记载:“予之次女,形瘦性急,体本有热”,嘱其女以“四物汤加减服之”,以滋阴降火。
痰湿质
特征表现体型肥胖,腹部肥满,面部皮肤油腻;痰湿凝聚,口黏腻,胸闷痰多;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性格温和稳重,易患消渴、中风、胸痹,对湿重环境适应力差。
中医养生指导肥者多痰湿,饮食上以清淡素食为主,多食健脾利水之品,如冬瓜,少食肥甘厚腻之品,以免助湿生痰,以“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为原则;生活中要多锻炼,至汗出为宜;起居上,环境以干燥清爽为宜,避免潮湿,防湿邪侵袭,易感身重困倦无力。
湿热质
特征表现体态中等或偏瘦,面垢油光;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大便粘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易患疮疖、黄疸、热淋,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中医养生指导湿热体质,易湿热蕴脾,在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可食甘寒之品,避免油腻温燥之品;生活中加强锻炼;起居上,环境要通风干燥,防湿热加剧。
血瘀质
特征表现体型胖瘦均见,肤色晦暗;血行不畅,口唇黯淡,易出现瘀斑;舍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性格烦躁,健忘,易患徵瘕、痛证、血证,不耐受寒邪。
中医养生指导瘀血阻滞,会导致气机不畅,经脉阻滞,饮食上配伍使用活血行气的食物,如山楂、玫瑰,避免生冷之品;生活中多做有利于关节活动的运动,比如健美操、瑜伽等,防止瘀血阻滞经脉,关节疼痛不利,保持心情舒畅,少生闷气,少动怒,防伤肝致疏泄不利。
气郁质
特征表现体型多瘦;气机郁滞,神情抑郁,情感脆弱;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性格内向不稳定、烦闷不乐、敏感多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郁证,对精神刺激适应力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中医养生指导气郁体质多肝郁脾虚,思虑过度,心情抑郁。饮食上有人建议多食芽类、绿叶类、行气类食物,如春芽、韭菜、陈皮粥等,以发散疏理气机。生活中注意胁肋部保暖,使肝脏生理功能正常,气机畅达、气血和调,则精神乃居,保持心境平和,调养心神。
特禀质
特征表现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有遗传性、先天性、家族性特征,常有遗传性疾病、胎传性疾病;对外界适应能力差。
中医养生指导此体质对外界体抗力很弱,多是先天不足,饮食上注意荤素搭配,过敏体质者要避开辛辣、腥味等刺激性强的食物;生活中,过敏体质者要注意季节变化,尤其是春夏季,减少外出时间,防止花粉等异物过敏;身体缺陷者要有积极心态,以乐观心态对待生活,为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可采取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提前检查身体,做到及时预防,及时诊治,调养身心健康。
养生重在合理性、科学化,中医养生理论博大精深,结合九种常见体质,从体质特征出发,指导适合人们科学养生,以防养生方法不当,反伤人体,使人“形神具备,颐养天年”。
中医九种体质养生海报挂图养生馆装饰画中医馆美容院广告宣传画淘宝¥11.9¥23.8购买已下架转载请注明:http://www.loqky.com/wazlyy/13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