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而合,鸡鸣而散,鬼市和天光墟的规

白癜风治愈花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

天光墟”是广州民间集市,“墟”即市,“天光”(粤语,即天亮)收摊,因此而得名;“鬼市”是老北京的一类市场,“半夜而合,鸡鸣而散”,营业时间与正常市场相反,因而得名鬼市。天光墟与鬼市开档和收摊时间相仿,售卖的东西皆以“二手货”为主,那两者究竟有什么渊源呢?

广州天光墟

清朝的《岭南杂记》有记载:“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与交易,多得异物。”

《岭南杂记》之所以将“天光墟”称之为“鬼市”,我估计是因为“天光墟”是粤语的原因,所以书面表达用了“鬼市”二字。

天光墟原墟址在广州长寿西路来初地一带,清末民初那段时间是天光墟的全盛时期,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外敌入侵,军阀混战,很多文物由宫廷、大户外流,古董商人将其辗转私运广州,有的从这里再出口,更多的在当地售卖。

天光墟售卖的东西非常杂,有家具、器皿、故衣、什架等二手廉价货物,也有古董、字画、古籍等高档货物。

在天光墟内,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颇有意思。

比方说去天光墟不能说去,亦不能说逛,要说“趁”。仔细想想,这个“趁”字很妙,夜半“趁墟”,那不是“趁墟”而入吗?听着就让人有种能“捡漏”的感觉。

再比如天光墟可以拿手电筒,但只能照货,不能照人,买卖全在昏暗中进行,交流不会很多,交易非常爽快。如此交易,自然没有售后,但买的人依旧很多,在我看来,正是因为不能照人,给买卖双方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反而让人为之沉迷。

如今,广州比较出名的天光墟还有6处,分别位于文昌北路、人民北路、光塔路、海珠桥、荔湾路和西门口海珠桥。其中光塔路和西门口的依旧火热,每次开市都人山人海。这点,北京鬼市同样如此。

北京鬼市

北京的“鬼市”同样在清末民初兴起,据说发起人是清末的落魄贵族,那些人大手大脚惯了,家族没落后,攒下的家当很快就被败个精光,无奈之下只能将家中能卖的都拿去换钱,为了脸面,他们趁夜而出,天没亮就赶紧回来。

鬼市卖的东西七奇八怪,老式的家具、珠宝,旧书、大院儿里的摆件,这里都能找到。北京鬼市还有个传说,是说老汪刺杀摄政王的那颗炸弹就是在鬼市上买的,万万没想到,买的时候打眼了,结果炸弹没响。

北京鬼市规矩和天光墟很相似,比方说不能说去鬼市,亦不能说上,更不能说逛,得说“趟鬼市”。一个“趟”字颇为讲究,水深水浅,趟过才知。

再比如“鬼市”交易中有一条约定俗成的行规,就是买卖双方谈之时,第三者不得插足。这就特别考验自己的眼力见,“懂行”的人,或许能捡到漏,不懂行人,恐怕得交不少“学费”。

老北京的鬼市四城有八个,据说西城老皇城根下的那个最大。如今,北京鬼市仍活跃,甚至很多人还会跑去鬼市搞直播,新与旧的碰撞,给人的感觉颇为魔幻。

天光墟和鬼市的盛行,和人们喜欢“捡漏”脱不了干系

其实,天光墟和鬼市是同一类市场,只是在不同的地方,有了不同的称呼而已。而两者之所以都在清末民初盛行,那是因为外敌入侵,军阀混战,很多东西因为见不得光,只能在晚上售卖,慢慢就形成了这种夜间才出现的大型二手交易市场。两者诞生的条件很相似,但没有必然的联系。

天光墟和鬼市之所以能继续盛行,在我看来,和人们那颗“捡漏”之心分不开。

所谓“捡漏”是收藏圈里独有的行话,意思是用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藏品,而且卖家往往是不知情的。

但是,捡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俗话说,打眼容易捡漏难。普通人想捡漏,确实很难。

当然了,随着消费理念发生了变化,很多人也会适当的买一些二手的东西,并不会因此觉得丢人。我觉得,这种心态是极好的,只要东西能用,且卫生条件过关,这未尝不可。退一步讲,用二手的东西,既能省下一笔钱,还能享受同等的功用,这不是挺好吗?对此,你怎么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qky.com/wadwh/127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