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13万例一地进入灾难状态人类首次
新·发·现
人类首次商业太空行走画面来了
北京时间9月12日晚6时15分,SpaceX的“北极星黎明计划”迎来最关键的一步:乘客出仓。本次计划的资助者,41岁的亿万富翁贾里德·艾萨克曼和SpaceX员工莎拉·吉利斯相继走出载人龙飞船,在公里轨道(几乎是国际太空高度标准的两倍)的太空中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商业太空行走,每人在舱外停留15至20分钟。
当地时间9月10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成功发射搭载了4名美国公民的“北极星黎明号”,展开为期5天的飞行计划,其间最大高度将达到约公里,是人类自年“阿波罗17号”登月以来飞离地球的最远距离。这并非艾萨克曼首次进入太空。年9月,他就曾资助并指挥SpaceX的Inspiration4任务,完成在距离地球约公里高度的飞行,这也是SpaceX首次将平民送入太空。据美联社报道,不同于以往宇航员飘出国际空间站相当距离的太空行走任务,艾萨克曼和吉利斯只要出舱、离开“龙”飞船就算进行了太空行走。
世界首例全眼移植手术细节公布
年,阿龙·詹姆斯在工作中受重伤,他于年在美国纽约大学郎格尼医学中心接受了面部移植手术,同时也接受了一项试验性的全眼移植手术。近日,医疗团队将手术细节和一年后詹姆斯的恢复情况发表在了《美国医学会杂志》上。
一个大型的医疗团队历经21个小时,将一位脑死亡捐献者整个左眼和周围的一些骨头、鼻子、一块颐部骨头及其相关的肌肉、神经和血管移植到了詹姆斯身上。一年后,詹姆斯的移植眼睛仍然健康,其视网膜甚至有光反应,但没有恢复视力。医生表示,如何再生视神经是通过眼移植让患者恢复视力还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证实火星壤能用于建设火星基地
近期,我国科研团队以火星基地建设中对高性能增强体材料的需求为出发点,探究了利用火星壤制备连续纤维并用于建设火星基地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火星壤与地球玄武岩具有相近的化学成分、矿物相组成和类似的熔融行为,模拟火星壤在摄氏度完全熔融,且在熔融-冷却过程中无明显晶体析出,熔体在淬冷后转化为非晶态玻璃体。
国内首个数据传输“专用高速通道”投运
近日,国内首个千伏变电站宽窄带一体无线专网在甘肃千伏熙州变电站正式建成投运,为现场智能终端数据传输架起了一条“专用高速通道”。无线专网可接入移动监控摄像头、巡检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实现温湿度传感器、水浸传感器等无线采集装置数据的统一回传。
我国首款猴痘疫苗获批临床
9月9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自主研发的MVA株猴痘减毒活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临床试验通知书,这是我国首款获批临床的猴痘疫苗,有望在我国对猴痘病毒导致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该疫苗株的安全性、有效性已得到充分的临床数据论证,经临床前研究证明安全性良好,可在非人灵长类模型中产生针对猴痘病毒攻击的良好免疫保护。
可重复使用!中国商业航天有大突破
9月11日12时,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朱雀三号VTVL-1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回收试验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满完成十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此次试验是继年1月圆满执行百米级飞行试验任务之后,蓝箭航天对大型液氧甲烷重复使用火箭垂直起降回收各项关键技术的进阶验证,为其将来实现大运力、低成本、高频次、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发射迈出了关键一步。
涨·知·识
湖南一地“九月飞雪”有什么预兆?
近日,湖南常德沅江流域“下雪”了,沅水大桥甚至出现了十厘米厚的“积雪”,车辆打滑失控还引发车祸,导致交通拥堵。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大雪”其实是“蜉蝣朝生而暮死”“寄蜉蝣于天地”等古诗中常见的蜉蝣。
蜉蝣是水生昆虫,幼年在水中度过,到了特定时候就会一同从水中羽化出现,形成遮天蔽日的庞大种群。羽化后的成虫寿命很短,大多仅一两天,它们要用极短的时间尽快完成交配,这就出现了蜉蝣集体交配的“婚飞”奇观。蜉蝣是益虫,不会咬人,它的耐污能力差,大量出现说明水质良好。
利用微生物竟然能修复石刻文物
近日,重庆大学刘汉龙院士团队利用微生物修复石刻文物,引发网友热议。原来,微生物矿化作为自然成矿作用的一种,广泛存在于地质演变过程中。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可以诱导生成碳酸盐、磷酸盐等沉淀,如珊瑚礁的形成过程就是微生物矿化过程。
微生物矿化修复技术对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具有兼容性高、无毒无害、绿色环保、耐候性强等优点,契合了石质文物修复“最小干预”“不引入异物”的特殊需求。这一技术已在岛礁修复、堤坝加固、池塘修筑等岩土工程相关领域应用。
体重稳定的人活到岁的概率增2倍
近日,《老年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与体重稳定的人相比,体重减轻≥5%,长寿概率降低33%-38%。长期来看,与体重稳定的人相比,10年体重下降≥5%的人,活到90岁和95岁的概率分别降低40%和49%。如果将体重减轻作为对照组,体重稳定可使老年人活到90-岁的概率增加1.2-2倍。
研究人员表示,体重减轻与老年人更高的死亡风险有关,在老年人群中更应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qky.com/wadwh/14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