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街道实现垃圾分类桶站值守志愿者全覆盖

香山街道/供图

自年8月北京市全面开展“守桶”行动以来,香山街道高度重视、快速响应、精心组织,积极推进辖区内社区的桶站值守工作。香山街道多次召开党建协调会,定期召开垃圾分类工作桶站值守专题联席会,制定了《香山街道垃圾分类监督员管理办法》,形成了“党建引领、居委协调、物业参与、居民自治、志愿服务”五位一体的垃圾分类工作格局,确立了以党员为核心力量,团员、群众为主力军的“三大群体”的桶站值守志愿者队伍。

经过两年的努力,香山街道的桶站值守工作实现了预期目标,值守率达到%,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强化培训提升值守人员专业度

为保证桶站值守工作的持续性和规范性,香山街道设立值守标准,明确人员职责,实施“一人负责一桶站”的“责任田”管理模式。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做好桶站值守志愿者的岗前培训工作,帮助其熟练掌握分类知识、方法,对居民垃圾分类进行高效专业的指导。

香山六号院社区干部和党员认真学习《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知识,以精细化管理和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垃圾分类工作,社区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中去,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自愿主动成为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督导社区居民正确垃圾分类。22位党员主动认领责任区,分时段在垃圾分类桶边指导居民分类,党建引领垃圾分类新航程,携手一起为建设美丽家园共同努力。

据香山六号院社区居委会书记李淑君介绍:“牢牢抓住群众这个关键主体,通过与居民签‘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知情承诺书等方式,动员居民代表、居民群众争当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前后有几十位居民轮流担任社区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引领者、宣传员,协助居委会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实现了‘家家都做、人人都会’,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新习惯、新风尚。”

多方协同完善值守工作精细度

香山第一社区为平房区社区,外来人口较多。居民多年的混扔习惯想要一下子纠正过来,确实不容易。由于大多数居民的厨余垃圾分类习惯尚未完善,厨余垃圾桶中经常会混入塑料袋、餐巾纸、小食品包装等异物,而餐厨垃圾车因无法处理混入异物,会对不合格的厨余垃圾予以拒收。虽然厨余垃圾筒气味难闻,但这些并没有让第一社区的志愿者退却。每天早晚,大家都会翻拣厨余垃圾桶中的混入物,以确保次日清晨餐厨垃圾车能够将整个社区产生的厨余垃圾顺利运走。

在各桶站点位前,志愿者们根据社区安排,身着统一制作的普法监督员工作服,佩戴工作证,运用分类工具开展值守工作。

在岗期间,志愿者们不仅要指导、监督居民正确投放垃圾,还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法定责任和义务,普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知识,动员居民积极参加社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对错误投放的居民,志愿者们积极劝解;对个别拒不分类、态度恶劣的居民,志愿者们进行有效登记。

此外,志愿者们还协助社区建立垃圾分类“薄弱人员清单”,定期向居委会反馈垃圾分类整体情况以及相关诉求,居委会根据志愿者的反馈进行调整,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垃圾分类工作循环。

据香山街道相关责人介绍:“通过桶站值守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香山街道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不断增强,分类的准确度也不断提升。街道将持续紧盯桶站值守不放松,发挥桶站值守志愿者的监督、指导作用,并以此为基础,继续探索创新新方法,打开垃圾分类工作的新局面。”(记者肖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qky.com/wadzz/133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