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药品贮藏小常识,你知道多少
随着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一般家庭都会存放一些应急药物,比如感冒药、止泻药、抗过敏药等。对于有慢病患者的家庭,因需要长期用药,也会储藏一部分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降血脂药等。因此,药品储藏至关重要,如果药品贮藏不当可能直接影响药品质量,继而造成药效下降,甚至不良反应发生。那么如何正确存放药品呢?
药品贮藏条件
1.温度要求及代表药物:
常温(10~30℃)储藏的药物:大部分片剂、胶囊、散剂;
阴凉处(不超过20℃)储藏的药物:滴眼剂、外用乳膏、抗肿瘤药、口服液等;
凉暗处(避光且温度不超过20℃)储藏的药物:部分抗生素类、酶类制剂等;
冷处(2~10℃)储藏的药物:胰岛素、白蛋白、疫苗以及调节胃肠功能的活菌制剂等;
冷冻(-5~-25℃)储藏的药物: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重组人5型腺病毒、地诺前列酮栓等。
2.湿度要求:药品储存湿度一般应控制在45%~75%。
3.密闭与密封:密闭是将药品容器密闭,防止尘土和异物进入;密封是将药品容器密封,防止药品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
4.避光与遮光:避光是指药品避开阳光直射;遮光是指药品存放在不透光容器内,如用棕色容器或黑纸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的容器。从定义上理解,“避光”较“遮光”管理的药品光稳定性较高,仅需注意避免日光直射的问题,对室内光源并无过多使用或管理方面的要求。
贮藏条件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1.温度:药品储藏环境温度过高可能导致药物挥发,结构变化,效期减少;温度过低则可能结晶析出、变质失效或冻坏容器。对于多肽、蛋白类药品来说,冻结会使效价降低,疫苗则可能效力不可逆性丧失,甚至产生有害毒素。
2.湿度:药品存储环境湿度过大,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片剂,受潮后会发生松片、变色、粘连等现象;散剂、颗粒剂,比表面积大,易吸收水分而出现结块等问题;泡腾片,吸收水分后可导致制剂中的酸碱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无法起到理想的泡腾效果;胶囊剂,囊壳会因吸湿而变软,质量下降等。
3.空气:空气中的氧对药品质量影响比较大,比如具有还原性的药物维生素C等,还有一些易挥发的药品,如碘酒、红花油以及其他含酒精的药物制剂。因此,贮藏这些药物时,应按规定的条件密封保存。
4.光线:光照对药品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也有重要影响,比如氨茶碱、硝酸甘油等药品在光线作用下,会发生结构变化而变质,所以应放置在棕色瓶中并置于暗处保存。硝普钠对光极为敏感,见光易分解成毒性的氰化物,因此贮存和输注时,都要注意遮光。用于各种放射检查的造影剂如碘海醇、碘佛醇等,在光照条件下不稳定,也需要避光保存。
药品贮藏注意事项
1.药品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标示的贮藏条件下进行存放。
2.瓶装药品开启包装后,切勿将干燥剂丢弃。服药后应将干燥剂置于原包装瓶内,可避免药品受潮。
3.冰箱冷藏保存的药品,如各类胰岛素,开封后可在室温下保存,最长可保存4周。
4.注意分类存放,谨防误用。大人药品和小孩药品要分开,外用药品和内服药品要分开,中药和西药要分开,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要分开。
5.家庭药箱中药品标签要保证完整清晰,药品说明书要保留。
6.定期清理过期药品,排除隐患。建议将过期变质的药品连同整包装一起扔掉,扔在有害垃圾桶里,由专业的机构进行处理。
由此可见,药品的储藏并不是一件小事儿,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要让药品面临“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窘境,掌握药品的存放能够最大程度上趋利避害,为健康生活保驾护航,只有“藏”好药,才能治好病。
用好中成药
贮存更重要
来源:药剂科
作者:田英超宋云龙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qky.com/wadzz/13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