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技艺精勤不倦以德为先造福百姓访
专家名片
郝少峰
常务副院长
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山西省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长治市医师协会眼科分会会长,长治市政协委员,山西省九三学社青联委委员,长治市九三学社市委委员。专业研究方向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子机制的研究,视网膜脱离及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从事眼科学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医院、医院、湖南湘雅医学院博士班进修学习眼科眼底病诊断、治疗。重点学习玻璃体切割手术,在上党地区独立开展玻璃体切割治疗视网膜疾病、外路手术治疗网脱等眼科复杂手术十余年,目前已经独立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千余例。
擅长玻璃体切割手术及外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对眼外伤,球内异物取出有丰富经验,同时熟练掌握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等眼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参与了一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DJ-1对高糖培养的视网膜微血管细胞相关功能影响》的研究,主持完成长治市级科研项目《玻璃体切割术后二期悬吊晶体植入的临床研究》一项,参编《眼科急危重症》、人卫出版社出版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眼科学基础》教辅书、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5+3教材《诊断学》视频眼底检查术部分、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眼科部分、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能操作》眼科部分、人民卫生出版社《眼科学基础》等书的编写。先后发表国家级、省级科研论文多篇。曾获得长治市卫计委卫生先进工作者的称号;在眼科教学工作中,连续多次获得长治医学院院系两级优秀教师称号。
医院眼科,有这样一位百姓心中的医者。他倾尽全力只为解除病患的疾苦;他热衷治病救人,成就了良医的好名声;他帮助贫困百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他带领科室勇往直前,不断攀岩学术高峰。他一直在防盲、治盲的道路上前行,只为让光明常驻于心。“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正是他从医的本初——他医院常务副院长、眼科专家郝少峰主任医师。
“无影飞刀”——只为患者眼疾服务
眼睛虽小,但里面有整个世界,光明之于人类,与生命一样重要。郝少峰就是在这个微小的领地不断给患者创造摆脱黑暗和病痛的奇迹。年,他在黎城县上遥镇下乡期间,免费为当地百姓做了近例白内障手术。一位白内障患者身患残疾,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郝少峰认为全麻做手术更安全,就医院进行手术,可是全麻需要一万多元的手术费,这对病人来说是个大难题。郝少峰不忍患者失去这个机会,在和病人及家属沟通后,经过术前反复评估,冒风险给病人进行了局麻手术,为这个困难的家庭解忧排难。90多岁的张老太太患白内障已经十分严重30年了,只能靠声音辨人,通过手术,老人重新看到了这个世界,与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小孙女相拥而泣。望着这一场景,郝少峰深切体会到了做为一名医生的意义。
年7月,医院副院长。在这一重要岗位上,他更是把百姓困难放在第一位,常说:“最需要医疗的地方是贫苦的地方。”为了让更多的贫困白内障患者接受复明手术,解决其因病致盲的问题并减轻就医负担,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他积极联系,医院与长治市爱心公益协会合作开展了“关爱老年人——爱心送光明”公益活动,主要针对本地区农合参保者,因特殊困难或灾、病、祸等致贫的低收入家庭白内障患者,免费为他们实施白内障手术。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是郝少峰始终信守的诺言。医院副院长,虽然管理工作很繁忙,但他从来不会耽误出门诊、做手术。他说:“回想起最初从医只是觉得医生是一个好职业,但是几十年的人生百态让他明白,爱与光明同在。而自己只想成为一名‘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践行者,无论在哪儿,都会尽所能去治愈、帮助、安慰那些需要他的患者。
厌难折冲——攻克眼疾难题
为了弥补长治地区眼科事业的空白,为长治地区眼科的发展做贡献。年,他和自己的团队一起努力,率先在本地区独立开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这在当时国内也算比较领先的技术。他认为在本地区一定要有可以为患者解决疑难杂症的医生,让患者不出家门,不东奔西跑,这才是本地医生应该追求和践行的职业要求。他从不吝啬自己所学,要求科室人员结合个人兴趣意愿和科室发展需要进修和学习,一年时间,他培养出2名白内障手术医生,培养出2名医生能够独立完成三级手术,派出2名医生到医院医院学习。为了能让科里的医生尽快成长,他告诉大家:“医院,有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只需科里的一个电话,郝少峰就会放下手头工作,第一时间赶到手术室,赶到病人身边。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这是郝少峰对学术的理解和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科室同事的鼓励。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形成了每周一次的专业知识学习,学习后的讨论成为大家最能展现文采和学识的机会。“专注铸就精尖,博采成就渊博”是对和济眼科学习讨论的最好写照。
郝少峰很重视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三项,获得各类奖项荣誉无数。他常说,科研是科室生命长久之源,科研的意义在于探索未知的奥秘,解决发现新问题。他鼓励大家申请课题,资助个人科研项目,奖励科研成果转化为理论文章和实践。
走上管理岗位的郝少峰不忘加强同道之间的合作,他组织联合长治地区所有眼科医师成立了长治市医师协会眼科分会,举行了眼底病新进展会议,邀请国内眼科专家讲课交流,为长治眼科医生提供了学习先进技术,接受新知识的好机会,并把这种协助交流的方式和平台在和济眼科长久搭建,让科室合作交流常态化。
现在,慕名到和济眼科看病的病人越来越多,医生们忙得不可开交。他们说:“能够把所学的东西回报给社会是非常幸福的,这才是眼科医生该有的状态。”
蔼然仁者——缘何格外关心普通病患
谈及自己二十余年眼科临床,郝院长感慨地说,“我遇到太多太多的眼疾患者,他们或愤怒、或焦急、或伤感,只因为他们惧怕黑暗。”“我不住地回想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也许千千万万个患者并不能像海伦·凯勒一般,用言语编织着她对光明的渴望,但是他们渴求的眼神亦能告诉我他们对于光明的渴望。”
他治愈的各类眼疾患者不计其数,慕名前来的患者更是挤满他的门诊。郝少峰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每一个病人,手术台上,每一只眼睛都一样,他要做的就是帮助病人重见光明。他说:“每看好一个病人,我就觉得特别欣慰。还是那句话,我的手术台上只有病人,没有其他分别。愿每个人都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
郝少峰每一天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生”这个神圣的身份。他说,真正的医疗服务,技术是基本,人文和态度是辅助服务,有人文精神,才能揉和放大专业技术的作用,所以最好的服务就是给病人治好病,这个时候病人会尊重你,回报给病人的自然就是微笑了。
精湛的医术、完美的操作、高尚的医德,使郝少峰赢得了百姓的高度赞誉,眼科医生办公室,一沓沓叠摞起来的锦旗,盛满着患者对郝少峰的感激之情;一方方牌匾,都是患者对他医德、医术最好的展示。但是他从不让大家挂出他的锦旗,钉起他的牌匾,他说那是对以前工作的总结,我们应该向前看,我们能做得更好。
(王垚石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oqky.com/ways/11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