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缅怀同仁眼科可敬可爱的ldqu
寿涵荣教授
年5月11日下午三点多,我正在参加院长办公会,接到王文伟教授的电话,她说:“寿头儿走了,一点多离开了我们……他的女儿要完成父亲生前的遗愿,将父亲的角膜捐献出来。”我怀着悲痛的心情,马上联系同仁眼库工作人员,医院,完成了先生最后的遗愿,身后捐献角膜把光明留在人间!作为眼科医生,一辈子都为了光明的事业奉献,最后还要捐出角膜,把光明与爱留在人间,为眼科医生平凡而发光的一生划上句号!
寿涵荣教授是我们同仁眼外伤专业的创始人之一,是同仁眼科可爱可敬的“寿头儿”,无论是年长的医生,还是年轻的护士,与寿大夫都能够打成一片和谐相处。几十年如一日,同仁眼科人都尊称寿涵荣教授为“寿头儿”,寿头儿是我们眼科大家庭当中的一位资深的长者,也是大家的良师益友,是最可亲可敬的人。
记得年,医院,就目睹了寿涵荣教授把父亲落实政策留给他的遗产1万多元钱捐献给北京市残疾人儿童福利中心。在那个年代,刚刚拨乱反正,对于我这样一个从乡下刚进北京城的年轻人来说,每月50多块钱的工资就已经心花怒放了,从来没有听说过谁会把那么多的钱捐献出去。在那个年代,人们都不富裕工资也不高,家庭条件都很一般。寿涵荣教授把父亲遗留给他的遗产捐给残疾人儿童福利中心,捐给了更需要的人,能够这么慷慨的捐资做慈善,深深的触动了我。那是我一生当中最早见到的做慈善的人,也是我认识的医学圈子里做慈善的第一位医生。我也深受教育,医生在自己救死扶伤的工作当中,要有爱心,要有慈悲之心,要能尽力去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一个大写的人,寿大夫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记忆里。
我进同仁眼科的时候,寿大夫50多岁,风流倜傥,他俊朗的面孔透着”贵族后代”的大家风范,但已经是满头白卷的银发,几乎一根黑丝都没有,特别可爱慈祥。大家都很亲近他,寿大夫平易近人,对人热情,有求必应,和医生、护士都打成一片,无论是老大夫还是年轻的医生,都视寿大夫为好朋友,是大家心目中的值得信赖的寿头儿。
我刚到北京工作时住在集体宿舍,白天工作,晚上在图书馆看书,一日三餐都在食堂吃饭。作为一个南方人,初到北方,一开始并不习惯北京的生活,寿大夫给予了我很多生活上的帮助。我们那时候五点下班去食堂吃饭,然后去图书馆看书,十点图书馆关门以后,我们回到宿舍,食堂饭菜没有油水,回到宿舍早已饥肠辘辘了,住集体宿舍的单身汉们都喜欢煮一包方便面再加上一个鸡蛋,既充饥又解馋还保证了营养,是当年我们这些住宿舍的单身汉们最美的生活了。而那个年代物资匮乏,供应紧张,每人有一个副食本,每个月有半斤油,一斤肉,五斤鸡蛋,还有其他的一些糖啊布票之类的,可以凭着副食本去买这些东西。
我们住宿舍的单身汉是集体户口,三餐吃在食堂,这些副食本就要归在食堂。对于我们单身汉最需要的就是鸡蛋,晚上可以做方便面的时候放个鸡蛋,或者是周末在宿舍煮个鸡蛋当作早餐,可是没有副食本又没有地方可以买鸡蛋,既穷又馋的小青年要长身体补脑力,寿大夫和我们相视莫逆,打成一片,便知道我们鸡蛋不够吃了,就说“没有鸡蛋找我”,所以每当我们没有鸡蛋吃的时候,就跟寿大夫说“寿头儿,没有鸡蛋吃了”,寿头儿就会利用下班或者中午休息的时候,喊着我“小魏走,给你买鸡蛋去”,那个时代鸡蛋都要凭票供应,没有票也不认识人买不到呀,食品供应是紧缺的,而寿大夫医院工作,为人和善,平时乐于帮助别人,他结识了很多朋友,周围的商店邮局等地方的工作人员他都熟悉。
我记忆中印象最深医院对面的春民食品店,我跟在他后面,他一迈进春民食品店,很多服务员都跟他打招呼“寿大夫,寿大夫……”,“来给我们称点儿鸡蛋,我们小伙子没有鸡蛋吃了……”,服务员就给我称个五斤、十斤的鸡蛋。过一段时间没有鸡蛋了,我就会跟寿大夫说“寿头儿鸡蛋没了”。就是这样,一直到年我结婚成家才不找寿大夫买鸡蛋了,年之后中国真正的迎来了副食供应充足的时代,是现代人很难能理解凭票供应物资的那段岁月,但是作为成长在商品匮乏年代又急需营养补充脑力和体力的青年人,能够及时的给予一位初来北京的年轻人提供生活方便,确实终生难忘。去年寿头90岁生日前,我在门诊还遇到新桥饭店邮局的退休员工来联系寿头要给他祝寿,他被人尊敬与爱戴可见一斑,也让我深为感动。
还有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寿大夫对医疗设备和器械特别的精通,我做年轻医生的时候,在设备落后和匮乏的状况下,无论是裂隙灯坏了,还是检眼镜不好用了,或是眼压计出了问题,大家都会去找寿大夫。寿大夫精通眼科设备的日常维护修理技术,往往经过寿大夫仔细检查,手到病除。日常用的裂隙灯、检眼镜、眼压计,哪怕特别旧的设备也不舍得扔,经过寿大夫鼓倒一下,然后我们就可以再接着使用了。所以那个时候,无论是老医生还是年轻的医生,哪怕再小的器械、设备有问题我们都会去找寿头儿,他是眼科义务医疗器械维修工。
寿大夫是一位心灵手巧、善于创新的眼科医生。年,在耳鼻喉科头灯的照明下,开始玻璃体切除手术。并与耳鼻喉科协作开展视神经管减压术。无论是对医疗器械进行实验改良,还是发明一些便于临床应用的医疗器械,比如我们做球内异物的磁石(恒磁)等,寿大夫都积极的为医疗设备的厂家和工程师提供想法和便于临床使用的好点子。寿头儿还为苏州医疗器械厂等国内厂商在生产眼科相关的一些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时候,提供改进的措施,他参与了第一台国产手术显微镜,第一台国产裂隙灯显微镜,第一台眼底激光机的研制与验证,让我们国产化的眼科医疗器械水平能够跟上国际化发展的脚步,促进国产化的医疗设备的进步,寿涵荣教授功不可没。
寿涵荣教授一辈子淡泊名利,平易近人,低调和善。退休以后,我们还能够经常的交流,不时地见见面。先生不愿意被称呼“寿主任”,只让称他“寿大夫”、“寿头儿”。寿头儿对同仁眼科感情深厚,特别关心眼科的发展,关心眼科的人才成长,尤其是对眼外伤学科更是感情至深。和眼外伤科的每一位医生都高情厚谊,与年轻医生倾盖如故,关怀备至,是眼外伤科的大家长,大家都特别爱戴他。在眼科众多的医护人员当中,我们的寿头儿特别可爱、可敬,也特别有风范。就是这么一位精神矍铄、仙风道骨的长者把他的一生献给了同仁眼科!把他的一生献给了眼外伤的事业!也把他的一生献给了光明的事业!成为光明的使者!最后还把光明留在了人间!践行了眼科医生为光明奋斗一生这样崇高的誓言!
寿涵荣教授是同仁眼外伤科的开创者之一,为同仁眼科倾注了毕生心血,鞠躬尽瘁,提携后生!是我们亲爱的眼科前辈,也是我特别爱戴的老师!令每一位后生学子景仰和赞叹!是我们同仁眼科的财富!也是同仁眼科人永远学习的榜样!可爱的寿头儿,我们永远怀念您,“生前厚德垂万古,留得光明在人间”!
亲爱的寿头儿,一路走好!
寿涵荣教授生平
著名眼科学家,眼科实践家,同仁眼外伤科专业奠基人寿涵荣教授于年5月11日13点47分因病逝世,享年91岁。
寿涵荣教授,年出生于北京,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医院眼科,自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寿涵荣教授是著名眼科学家及眼科实践发明家,从事眼科临床与研究工作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主要致力于眼部外伤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寿涵荣教授作为组创人,在年协助成立同仁眼外伤专业组,他身体力行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在早年设备极度落后和匮乏的状况下,胆大心细勇于创新不懈摸索,提携后辈逐步壮大外伤专业组的队伍。寿涵荣教授于年开始白内障手术;年寿涵荣和李志辉教授开创同仁眼科显微镜手术;年,在耳鼻喉科头灯的照明下,开始玻璃体切除手术;同年,与耳鼻喉科协作开展视神经管减压术。由于对玻璃体内非磁性异物的突破性研究探索,获得年卫生局技术改进三等奖。年开展爆裂性骨折整复手术,并于年获得卫生局技术改进二等奖以及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参编《眼科临床与实践》、《眼科整形外科学》、《现代救援医学》等书籍,发表文章十余篇。年荣获北京市卫生系统服标兵,年获中国红十字会先进会员,年被评为统战系统先进个人,年、年、年、年被评为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先进党员。
寿涵荣教授勤俭节约,才华横溢,思维敏捷,善于创新。他能将用短的铅笔组合起来再利用,也有办法让将“耗尽”的电池再放光明,还能自制手电筒和无需电池的“高级”充电眼底镜。为了有充裕的眼科器械零配件,并掌握日常维护修理技术,他无数次深入工厂,向工人讲解,频繁沟通改进零部件,冲破各种计划经济和众多规章制度的限制,解决临床急需。他改善优化了直接检眼镜的设计使用;研究进口裂隙灯构造,参与国产裂隙灯研制;60年代研制白内障冷冻摘除器,从国外引进到国内制作,从动物实验到临床应用,从外地购买到本地生产,他都付诸大量心血和精力;70年代他与中科院物理所合作,实验改进金属异物探测仪,发明出体形纤细小巧的永磁(恒磁),一直在临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体型巨硕的显微镜,还是细微的眼科专用缝针镊子等物件,寿涵荣教授都不懈琢磨,亲力亲为跑全国各地,改进加工并找配额生产订货;无论是为节约胶片,与兄弟科室协作实验代用品的工作,还是亲自拍摄薄骨相、无骨像和颅定位等有害射线的工作,处处都有寿涵荣教授奔波奉献,永不言累的身影。在寿涵荣教授常年如一日的努力下,医院和工厂沟通的渠道,眼科医疗器械生产日益国有化,寿涵荣教授功不可没。
寿涵荣教授平易近人,低调和善,退休以后,不愿意被称呼“寿主任”,只让称他“寿大夫”、“寿头”。寿涵荣教授是同仁眼外伤科的老主任,他爱院如家,勤奋创新,甘于奉献;工作数十年来,在寿涵荣教授的感召和指引下,眼外伤科蓬勃发展,人才济济。寿涵荣教授默默无闻,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他为眼科事业的发展、医院的建设、为了学组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关心年轻一代医师,提携后辈,他是我们每一位眼科人的良师益友。
寿涵荣教授的一生朴素,踏实,奉献。他自己说,自幼多病,医院,为了回报社会他选择了学医。他决心从身边做起,尽自己所能为社会有所奉献。年他将拨乱反正后,自己名下所得的遗产万余元,全部捐赠给北京孤残儿童福利中心。耄耋之年,寿涵荣教授留下遗嘱,身后要捐献角膜。在家属的大力支持协助下,满怀悲痛的心情,寿教授的医院眼库,在这他热爱、奉献并充满期待的岗位上,继续给人间播撒光明。
寿涵荣教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首都医院眼科
眼外伤专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loqky.com/wazz/9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