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籍在京医疗专家蔡超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到底有多神?作者
蔡超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教授,首都医科医院副院长,内蒙古自治区健康大学常务副校长。杜红艳眼科硕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草原英才”、“人才第一层次”。新型冠状病毒有较强的传播能力,要不也不能形成这么重的疫情,先是说动物传人,后来又证实人传人,确实非同一般,但最近社会上、网络上传的神乎其神,说什么看一眼就会传染上,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说的看一眼会被传染,指的是眼科大夫给病人检查眼睛,因为这是近距离,并且还是接触性行为,根据国家刚刚发布的第四版诊疗方案,飞沫和接触传染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人的结膜又是病毒容易侵犯的部位,当然是高危操作了。那么,疫情期间,哪些眼病需要看?怎么看呢?
就诊篇
为避免因人口流动与聚集导致的交叉感染,建议以下情况在疫情期间暂缓就诊:
1.验光配镜;
2.儿童斜视;
3.老年人逐渐发生的视物不清,常常提示白内障;
4.药物控制良好的青光眼,在家继续用药;
5.不伴有其它症状的眼红,常常提示结膜下出血;
6.不伴有其它症状的活动性黑影(飞蚊症),提示玻璃体混浊;
7.病情稳定的霰粒肿。
建议以下情形在疫情时期需及时就诊(就诊时做好个人防护):
1.眼部外伤(无出血、无视物不清者除外);
2.眼部进异物后;
3.突发眼红、眼痛、头疼,常常提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4.突发或短期逐渐加重的视物不清;
5.突发视物遮挡,常常提示视网膜或视神经病变;
6.合并视物不清的眼红。
医护篇
眼科医生是需要防护的高危人群,因为与患者的沟通、眼科基本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及直接眼底镜检查)、处置(取异物、缝合等)几乎是零距离眼、口、鼻相对接触,十分危险,因此眼科医护人员要格外注重防护:
1.口罩、手套、防护眼镜必备,必要时应穿防护服;近视镜保护是局部的,很难防止飞沫的接触;
2.就诊时应保持诊室空气流通;
3.患者一人一消毒(包括病人接触的地方如下颌托、板凳、接触裂隙灯区域等);
4.在疫情初期,我们就在裂隙灯前自制用CT胶片做成了档板防护;
5.前置镜、间接镜检查设备等代替直接接触病人眼底检查;在SARS疫情后我们就熟练使用;
6.眼科全麻手术呼吸道插管会大大增加传播病毒风险!更需要防护;
7.如果排除了细菌性、过敏性、腺病毒结膜炎,观察加重或出现全身情况,可去发热门诊进一步诊治。以免延误治疗。多数病毒性结膜炎是自限性疾病。
传来传去就成了“看一眼”就会传染了,显然是不科学的,病毒怎么会通过光线来传播呢?
但是这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日常生活中,眼睛是很容易被病毒、细菌侵犯的,不经意的揉揉眼睛,下意识的扶扶眼镜,很多此类动作都会带来危险,毕竟手是一个污染源嘛。
我们说只要喜欢看,想看几眼看几眼,但这还是有个前提的,那就是什么样的距离是合适的呢?我们通常说一米以上呼吸飞沫传播的病毒就不再有效,所以今天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提出了,“因为爱你,离你一米,”,医院—“一米线,安全线”为主题提出了联合倡议。战胜疫情需要科学引导,否则容易搞出神经质,过度预防无效还容易引出很多笑话和社会恐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loqky.com/wazz/9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