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1岁宝宝异物卡喉,东莞卫生线记者用
“多亏有你!”9月23日晚9点多,邻居老人登门向救助者东莞日报记者李广道谢,她心有余悸。时间倒回3个小时前,老人年仅1岁的孙子因气管异物,嘴唇紫绀,生命垂危。居住在楼上的邻居李广听到呼救声立即下楼,了解情况后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紧急抢救,几分钟后,随着小孩发出微弱的哭声和“吭哧”声,成功化险为夷。
01听到呼喊声,决定下楼去看看据李广回忆,事发时间为9月23日晚上6点15分许,李广在家中,门开着,他突然听到一阵孩子尖锐的哭声,紧接着是老人的哭喊声。李广是东莞日报社负责医疗线的记者,职业的敏感,让他的神经立即紧张起来,决定去看看什么情况。
邻居提供的视频显示,在晚上6点15分许李广走出家门,从消防通道一侧走下楼。
李广表示:“当时我看到楼下邻居家一个老人正在抱着小孩不停拍背,赶紧上前,发现小孩嘴唇紫绀、眼睛闭着,头和四肢都耷拉着。我一问得知,小孩吃饭呛到气管里了。”
李广(白色衣服)正在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实施急救。
由于是负责健康宣传工作的记者,李广平时对急救比较了解,“我立马意识到是气管异物,有生命危险,赶紧把小孩接过来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急救。从后面抱住小孩往后上方用力压迫他的胸腹腔,并大力拍他的背。”
02“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施救从监控视频中看到,李广从后面抱住小孩,往后上方用力压迫他的胸腹腔,并大力拍小孩的后背,使劲地快速冲击。
急救过程中。
录像显示,急救一直做到了晚上6点20分,李广累得不行,就教小孩奶奶用同样的方法做急救,随后的5分钟内,李广和小孩奶奶接替急救,并电话催促和物业赶紧来。“直到小孩发出了微弱的哭声和‘吭哧’声,手开始抓握,我感觉基本成功了。”李广表示。
虽然基本判断已化险为夷,但小孩异物没吐出来,李广不敢停,直到晚上6点32分急救人员接手,物业也到来。此时李广的胳膊和腰感觉已经“累坏了”。
医护人员赶来,双方交接。
“李哥,小孩子已经平安,知悉。”晚上7点08分,还在挂念小孩安危的李广收到了小区物业负责人报平安的信息。当晚9点,小孩奶奶也上门真诚道谢,表示小孩送医之后得到了及时治疗,并吐出了异物,已经没有危险。
事后物业负责人反馈小孩平安。
而回忆起这段生死时速的紧急救援,小孩奶奶说,孙子只有1岁1个月,当天有点感冒发烧,本来呼吸就不顺,当晚吃肉和粥时被呛到,才发生了危险。她也没学过急救,本能地拍小孩的背、按他的肚子,但效果不好,着急得大声哭救,被楼上邻居李广听到,才有了急救的一幕。
“整个急救过程,中间另外一个邻居阿姨也前后拨打、呼叫物业、帮忙拍背,起了很大作用。”谈起此次出手救人的义举,李广表示,小孩的成功急救不是他一个人的力量,是邻里互相帮助的结果,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互助互爱是应该做的事。
李广表示,作为一名记者,他跟线医疗卫生领域八年,每天与东莞卫生健康系统打交道,深受影响,“感觉这些年整个东莞卫生健康系统非常务实,医院、从上到下对急救技能以及健康科普的力度都非常大。作为医疗记者,我在报道的同时,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急救技能,没想到有朝一日真帮到了人。”
李广希望,更多人能多学一点急救技巧,比如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因为关键时候,真的能派上用场!
海姆立克急救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呼吸道被异物堵塞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家里有小孩的家庭,有时吃东西被呛到,有时候甚至情况紧急、威胁生命,当遇到异物卡住气道的时候,施救者应该站在窒息者身后,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要点:
1.位置:接近胸部,肚脐和剑突之间。
2.手法:一手握成空心拳,拇指面朝内,放在剑突下方位置,另一手抱住空手拳之手。
3.方法:从背后环抱患者,从腰部快速向上冲击患者腹部几次,随着气流的形成,腹部压力增加,传递至胸部排除异物。
不过,海姆立克的方法并不适用所有气道异物患儿,操作方法不当还可能弄巧成拙,除非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无法呼吸等),家长可以先自行紧急处理,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让医生来排查、评估病情并给予专业有效的救治。
家有年幼的孩子,家长要记牢这些要点:
1.吃饭的时候尽量避免孩子哭闹,也不要逗孩子笑;
2.不要让孩子接触坚果类食物,幼儿咀嚼能力较差,容易将未经咬碎的食物吞咽;
3.避免喂小孩子食用糖果、软糖、果冻等食物,如果这类食物不小心进入气道,容易堵塞整个气道。
文/东莞日报见习记者刘瀚擎记者覃凤春
图/受访者供图
视频/东莞日报
我就知道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qky.com/ways/14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