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入老人囫囵吞骨,医生妙手
春节期间,吃货们蠢蠢欲动,大鱼大肉大虾,美美地从嘴巴塞进去。但是不是有东西忘记“吐”出来了?近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接诊了一位龚爷爷,就诊时患者诉每一次吞咽都是难以言说的折磨。原来龚爷爷遭遇了一场“美食的背叛”,在享受美味排骨时,一不小心,这位“不速之客”悄悄地在他的食管里安了家。是一块“排骨”接着,龚爷爷开启了一系列“错误”举动:“自己抠”误吞后可把龚爷爷急醉哒:“这可如何是好?动动巧手,我自己把他抠出来!”然而,事与愿违,排骨并没有搬家的打算。“吞饭团青菜”随后,龚爷爷用饭团和青菜作为“驱排大军”,试图强行吞咽将排骨逐出食道。哪知道,反而使得脖子和胸口变得异常疼痛,食不下咽。经检查发现,原来是排骨卡在食道入口处,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的手术治疗,取出了长达5cm脊骨,进行了食道瘘修补,最终才化险为夷。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食管异物的发生人数超过10万例,死亡率高达8.5‰。岁末佳节,聚餐嗨聊逐渐增多,享用美食同时谨防咽部或食管异物——食鲠!什么是食鲠?是指食物在吞咽时卡在喉咙或食管里,没有完全下咽,给人一种哽咽、不舒服的感觉。常见的食鲠情况包括鱼刺卡喉、骨头卡在食管等。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急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儿童和老人多见。食鲠常见原因不当吞咽没有妥善咀嚼或者快速吞食大块食物,容易导致食物卡在食管中。意外吞咽小孩玩耍时可能口含食物玩耍,无意吞咽小玩具、硬币、电池等异物;成年人在使用牙签、假牙或嚼口香糖时也可能不慎吞下。基础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可能影响吞咽协调,导致食鲠。食道解剖或功能异常如食管狭窄、食管裂孔疝等情况,可能使食物更容易卡住。食鲠常见异物家禽骨、鱼刺、枣核、义齿、硬币、小玩具、纽扣电池、别针等,而鱼刺是我国食鲠中最常见的类型。常见的错误行为吞饭菜、馒头面包把异物吞下去只会让异物越扎越深,且经过挤压可能划伤咽喉部或食管黏膜,甚至异物移位、食道穿孔,继发感染引起颈部或胸部脓肿,更有甚者,会累及大血管致大出血,导致生命危险。喝醋软化异物据资料显示鱼刺放醋内浸泡半小时,可能会变软一点,但您喝的醋经过咽部、食道不会停留太久,就会到达胃内,根本达不到溶解钙盐的时间要求。所以喝醋没有用!用手抠、使劲呕手指伸进您的咽喉部抠,很有可能损伤咽喉部黏膜,引起溃疡。如果食物已经到达了食道,强行抠与呕,还可能导致异物移位引起更严重后果。正确的处理方式1、保持冷静:首先,需要保持冷静,并尝试判断异物是否导致呼吸困难。如果患者表现出无法呼吸、不能发出声音、咳嗽甚至窒息的迹象,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2、不要盲目操作:如果患者能够呼吸,不要尝试用手或其他工具去抠或推异物,不要吞饭菜或喝醋,这可能会使异物进一步下移,增加食管损伤或导致完全阻塞。3、就医:尝试轻咳几次,看可否排出异物,如症状未能缓解,应立即就医。医生可能会使用内镜检查来确定异物的确切位置和性质,并进行相应的移除。4、内镜检查与移除:在医院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内镜下异物取出术。这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方法,可以在直视下将异物从咽部或食管中取出。5、放射性成像检查:如果内镜下无法看到异物,医生可能会使用X射线或CT扫描来帮助定位。6、外科手术: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内镜手术无法取出异物或出现了并发症,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取出异物。温馨提示:如完善相关检查后,未见异物,但仍自觉异物感或疼痛感明显,可能是食物在下滑的过程中导致黏膜受损所致,日常进食清淡温热少油食物,少量多次饮水,忌烟酒槟榔。通常数日后可自行缓解,若症状持续存在或继续加重,请再次复查。食鲠预防七字口诀细嚼慢咽食不语含物玩耍警惕娃损坏义齿记修复及时就医不要怕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医院肖益芳李维
上一篇文章: 积木塞进鼻孔,橡皮泥放入耳朵孩子们体内 下一篇文章: 确诊13万例一地进入灾难状态人类首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qky.com/wazz/14348.html